最近有个朋友跟我吐槽,说看别人玩Web3赚得盆满钵满,自己跟风投了个项目,结果钱没赚到,还差点被“空气币”割了韭菜。其实Web3这两年火是火,但投资里的 scams(诈骗)和合规风险,真能把新手折腾得晕头转向。今天咱就像唠家常似的,把这些坑和避坑方法掰碎了讲讲。
一、先聊聊Web3里的 scams 有多“坑人”
Web3里诈骗套路可太多了,我见过最常见的就是“空气币”诈骗。啥叫空气币?就是团队搞个白皮书,吹得天花乱坠,说自己技术多牛、生态多完善,结果连基本的链上代码都没有,纯靠拉人头、画饼圈钱。还有那种仿盘项目,比如仿以太坊、比特币的分叉币,名字改个字母,包装成“新公链”,骗小白说能躺赚。
还有“钓鱼”陷阱特坑人!比如假的NFT mint(铸造)网站,界面跟正版几乎一样,你点进去连钱包授权都没多想,结果授权完,钱包里的币全被转走了。我一网友就碰到过,本来想 mint 个热门NFT,结果进了假网站,几千U瞬间没了,哭都没地方哭。
那咋防这些scams?给你支几招:
1. 先“扒皮”项目:去etherscan、bscscan这些区块浏览器,查项目有没有真实智能合约,合约代码敢不敢开源(诈骗项目大多不敢开源);
2. 盯紧社区:电报群、Discord里活跃度咋样?要是全是机器人刷广告,或者管理员一直催你打钱,十有八九有问题;
3. 钱包授权慎之又慎:别看到个网站就点“确认”,先检查域名对不对,有没有小错别字(比如把opensea写成0pensea)。
二、合规风险:别踩政策“红线”
再说说合规这事儿。Web3现在在国内监管其实挺严的,很多业务属于“擦边球”。比如虚拟货币交易,国内明确禁止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参与,个人炒币虽然没直接违法,但要是搞项目发币、做交易所,那妥妥违规。之前有个团队在国内搞虚拟货币ICO(首次代币发行),结果被立案调查,团队成员都进去了,投资者的钱也打了水漂。
还有数据合规、KYC(实名认证)这些细节也得注意。Web3强调去中心化,但很多项目为了合规又得做KYC,这时候用户信息安全就成问题。有些小平台KYC流程不规范,把用户身份证、人脸信息卖出去,最后用户不仅投资亏了,隐私还泄露了。
咋应对合规风险?得这么做:
1. 搞清楚所在地区政策:国内用户别碰明着发币、搞交易平台的项目,真想参与Web3,不如关注区块链开发、NFT创意这些合规方向;
2. 海外项目也得查牌照:比如美国SEC监管下的合规代币(像某些STO项目),至少有个“合规底”;
3. 个人投资别搞规模化:别当“项目方”去拉人头,不然政策收紧时,自己就成合规风险里的“靶子”了。
三、普通人的Web3避坑“生存指南”
最后总结下避坑招,咱普通人玩Web3,得把“谨慎”刻进DNA里。就像去陌生水域游泳,先摸清楚水情:选项目别听“暴富神话”,得自己做功课;遇到要授权、打钱的操作,先停三秒想想有没有风险;合规这块,别碰政策红线,国内就老老实实选合规赛道,海外项目也得查牌照。
我那朋友后来学乖了,现在只参与自己看得懂的项目,比如给合规的NFT平台做创意设计,赚点创作费,再也不瞎跟风投空气币了。Web3确实有机会,但风险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名誉权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qklwk88@163.com,本站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处理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