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问我:”听说Shib币搞销毁能拉盘?”这让我想起去年围观的一场”集体烧烤”——社区把400亿枚Shib扔进黑洞地址。今天咱们就聊聊,销毁机制到底是不是价格救心丸,顺便分享我见证过的那些魔幻时刻。
一、销毁就像给代币”抽脂”
记得第一次听说”币圈减肥”这个概念时,我正在嗦螺蛳粉。朋友突然拍桌子:”快看!Shib团队又销毁了!”我差点被辣椒油呛到——原来所谓销毁,就是把代币打进黑洞地址(就是那种只进不出的加密账户),相当于让这些币永远”绝育”。
这招最早是比特币玩剩下的,但用在Shib这种”动物币”身上特别戏剧。去年有次大销毁后,社区群里炸锅:”咱们这是把柴犬粮烧了喂黑洞啊!”价格确实短暂支棱了一下,但就像我健身完偷吃宵夜——短期效果随时可能反弹。
二、那些年我们追过的销毁名场面
最疯的是2021年10月那次,有人把价值7万美元的Shib直播销毁。当时群里分两派:
- 热血派:”燃烧吧小柴犬!月亮就在眼前!”
- 冷静派:”兄弟你这波操作,够买辆特斯拉了喂…”
结果呢?价格像过山车,冲高后两周又跌回原点。这让我想起小区门口面包店”最后三天清仓”的招牌——挂了三年还在”清仓”。
三、销毁不是万能药,但能治”通胀焦虑”
有次和做代币经济的设计师撸串,他打了个比方:”销毁机制就像火锅店的免费加汤——汤底越煮越浓,但最终好不好吃还得看食材(项目本身)”。Shib总量1000万亿,早期玩家天天担心”水太多稀释价值”,销毁至少能缓解这种焦虑。
不过要注意:
- 偶尔销毁就像商场限时折扣,刺激冲动消费
- 自动销毁(比如每笔交易烧掉部分)才是长期健身房会员
四、我的魔幻观察日记
去年参与过某个销毁活动,要求持有者自愿”捐款”代币。结果发现个骚操作:有人左手捐币右手开空单,完美演绎”我杀我自己”。这让我悟了:在币圈,连慈善都能变成对冲工具…
五、总结:别把柴犬当永动机
现在看到销毁公告,我的反应就像收到前任复合短信——先看钱包余额再决定要不要激动。真正健康的项目应该像煲汤:火候(技术)、食材(生态)、调味(社区)缺一不可,光靠”收汁”是熬不出佛跳墙的。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如果把所有Shib销毁记录打印出来,长度够绕柴犬脖子三圈——当然,这和我去年说要减肥的承诺一样,都是说说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名誉权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qklwk88@163.com,本站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处理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