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拥堵时转账慢、手续费高的痛点,很多人都经历过——比如我2017年转比特币买新手机,等了4小时才确认,手续费够买两杯喜茶!而BCH(比特币现金)之所以能解决这个问题,核心在于它的“扩容技术”:通过扩大区块大小、优化交易结构,给区块链“拓宽马路”“给交易减重”,让每批能装更多交易,从而提升速度、降低费用。本文用通俗的话讲清楚BCH扩容的原理,以及它如何终结比特币的“堵车”噩梦。
记得2017年比特币暴涨那会,我跟风买了点比特币,想转去交易所卖了换钱买新手机。结果倒好,转账提交后,等了整整4个小时才确认,手续费扣了我0.001个比特币,换算成当时的价格,差不多能买两杯喜茶!那会我就想,这比特币也太“堵”了吧,跟早晚高峰的北京三环似的——明明就那么点交易,怎么就挤得动不了?
后来听说有个叫BCH的分叉币,说是专门解决比特币的拥堵问题,我就好奇去研究了下。原来啊,比特币的“堵”,根源就在它的“区块大小”和“交易效率”上,而BCH的“扩容技术”,就是直接对着这两个痛点“开刀”。
第一步:给区块链“拓宽马路”——扩大区块大小
比特币原来的区块大小是1MB,就像一条只能过一辆车的单车道,每10分钟才能放一批车(出一个区块)。要是同时有100辆车要过,那后面的99辆就得等下一批、下下一批,这就是为什么转账要等几小时的原因。而BCH呢?直接把区块大小改成了8MB,后来又升级到32MB——相当于把单车道拓宽成了8车道、32车道!同样10分钟,原来能装1000笔交易,现在能装8000笔、32000笔,这不就跟把三环改成了六环似的,车再多也不堵了?
第二步:给交易“减重”——优化交易结构
除了拓宽马路,BCH还给每笔交易“瘦了个身”。你想啊,比特币的交易信息里,有很多“多余的东西”,比如签名信息,占了交易大小的差不多60%。就像你开车带了一堆没用的东西,占了空间还费油。BCH就把这些签名信息压缩了,用更高效的方式存储——比如把签名从交易主体里“抽出来”,单独存,这样每笔交易的大小就能减少30%到50%。原来一笔交易占1000字节,现在只占500字节,那同样的区块,就能多装一倍的交易,这不就更高效了吗?
效果怎么样?——快到飞起,便宜到哭
这两个办法结合起来,BCH的交易速度和费用就明显改善了。我后来用BCH转了一次账,从提交到确认,只用了15分钟,手续费才花了几分钱——对比之前比特币的4小时+两杯喜茶,简直是天壤之别!现在我要是转账,首选就是BCH,因为快、便宜,再也不用像当年那样等得抓耳挠腮,手续费也不会让我心疼得喝不起奶茶。
为什么BCH能这么“任性”?——因为它是“分叉出来的孩子”
其实BCH是2017年从比特币分叉出来的。那会比特币社区里有两派:一派觉得应该扩容(就是拓宽区块),另一派觉得扩容会导致中心化(因为大矿池才能处理大区块)。结果谈不拢,支持扩容的人就自己“分道扬镳”,修了一条更宽的马路,也就是BCH。就像原来的马路太堵,一部分人觉得应该拓宽,另一部分人觉得应该限制车辆,结果拓宽的人就自己修了条新路,让愿意走的人走。
有人担心的“中心化”问题,其实没那么严重
有人说,区块变大了,小矿池处理不了,会导致大矿池垄断,中心化。其实BCH的区块大小是“动态调整”的,不是固定的32MB。它有个“难度调整机制”,会根据网络上的交易数量自动调整——比如交易多的时候,区块就变大一点,交易少的时候就变小一点。而且现在的服务器和网络技术都很发达,就算区块是32MB,小矿池也能处理,所以中心化的问题其实没那么严重。
最后想说:解决问题,有时候就是要“简单粗暴”
现在想想,BCH的扩容技术其实就是“简单粗暴但有效”。解决拥堵的问题,不需要什么复杂的算法,直接针对根源下手——马路堵就拓宽马路,车太大就给车减重。有时候越简单的方法,反而越管用。就像我们平时遇到问题,比如上班迟到,与其纠结要不要换工作,不如早点起床或者换条路走。BCH就是这样,用最直接的方式,解决了比特币最头疼的问题。
对了,现在我再也不用为比特币转账发愁了,毕竟,谁愿意为了转点钱,等得像在医院排队挂号似的?还是BCH好,就像坐地铁,快、便宜,还不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名誉权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qklwk88@163.com,本站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处理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