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UM(量子链)作为融合比特币与以太坊优势的公链,技术上究竟比以太坊强在哪儿?它又通过哪些创新让开发者更顺手、用户更省心?本文结合真实使用体验,用通俗语言对比两者差异,聊聊QTUM藏在代码里的“小机灵”。
前阵子帮朋友转币,他钱包里躺着QTUM和ETH,我盯着两个图标犯嘀咕——都是公链,难不成QTUM就是“以太坊plus”?后来查了一堆资料,还拉着做开发的朋友老张吃了顿火锅,才算搞明白这儿的门道。今天就跟你们唠唠,QTUM那些比以太坊“厉害”的地方,还有它融合的那些“神操作”。
先说最核心的“交易确认方式”(其实就是共识机制)。以太坊现在用的是PoS,简单说就是“谁持币多谁说话管用”,但它的账户模型像银行账户,转钱就是改余额,有时候容易出“双花”(比如一笔钱转两次)的问题。而QTUM用的是“PoS 3.0”,结合了比特币的UTXO模型——就像给朋友发红包,每一笔钱都有明确的“来源”和“去向”,每一笔交易都清清楚楚,根本没法搞“双花”。老张说,他用QTUM写智能合约,最怕的“逻辑漏洞”少了好多,因为UTXO模型让每一步都“有迹可循”,比以太坊的账户模型稳多了。
QTUM最绝的是搞了个“账户抽象层”,相当于给比特币的UTXO穿了件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外套”。比如你用QTUM发智能合约,既可以用比特币的地址(比如1开头的),也可以用以太坊的地址(0x开头的)。我上次帮朋友导私钥,他比特币钱包的私钥居然能直接导入QTUM钱包,里面的QTUM余额立马就显示出来了,我当时就说:“这操作也太秀了吧?”老张说,这对开发者来说更方便——不用再学新的地址格式,直接用熟悉的以太坊工具就能开发QTUM的DApp,省了好多学习成本。
还有跨链这事儿,QTUM比以太坊做得更“接地气”。它支持比特币的脚本语言(就是比特币用来写交易规则的代码)和以太坊的Solidity语言(写智能合约的主流语言)。我另一个做区块链游戏的朋友小夏说,之前用以太坊做游戏,比特币用户想玩得先把BTC换成ETH,特别麻烦。后来换成QTUM,因为QTUM支持比特币脚本,BTC用户不用换币,直接用BTC就能买游戏里的道具,这一下子吸引了好多比特币老用户,游戏活跃量涨了30%。
再说小额交易,QTUM很早就支持闪电网络,比以太坊的“雷电网络”(Raiden)更成熟。我之前给朋友发0.01个QTUM的红包,手续费才几厘钱,而且秒到。朋友说,这是因为闪电网络把小额交易放在“链下”处理,不用等区块链确认,又快又便宜。以太坊虽然也有类似的,但QTUM的闪电网络和比特币的更兼容,所以用起来更顺手——比如你用QTUM的闪电网络转钱,比特币用户也能收到,这在以太坊上可做不到。
其实我一开始觉得,区块链公链都差不多,无非是发币、写智能合约。但了解了QTUM之后才发现,原来把不同公链的优势“揉”在一起,能搞出这么多好玩的东西。就像把苹果和橘子做成果汁,既有苹果的甜,又有橘子的鲜,比单独吃更带劲。QTUM的这些创新,说到底都是为了“好用”——不管是开发者还是用户,都能少点“踩坑”的麻烦,多点“玩起来”的乐趣。
对了,上次老张还跟我说,QTUM最近要搞个“智能合约大赛”,奖金挺高的,他已经报名了。我问他:“你之前不是只用以太坊吗?”他说:“QTUM这么好用,谁还跟自己过不去啊?”哈哈,看来开发者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名誉权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qklwk88@163.com,本站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处理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