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与黄金的监管政策差异,根源在于“传统实物资产”与“新兴虚拟资产”的属性之别。黄金因千年历史成为各国监管的“稳定牌”,而比特币因“无实物、高波动”被当作“风险变量”。本文通过中美欧等国的具体案例,用“老面馆vs网红奶茶店”的生活化类比,拆解两者监管态度的不同,帮你理解为什么黄金能进央行储备,而比特币还在“监管试用期”。
上周和发小阿强吃火锅,他举着手机里的比特币K线戳我胳膊:“你说这玩意儿和黄金不都是‘避险资产’吗?怎么我买金条的时候银行柜员笑着给我办,买比特币的时候APP总弹‘监管风险’提示?”我夹了片毛肚给他,说:“这俩啊,一个是你家楼下开了二十年的老面馆,味道稳定没人敢闹;一个是刚开三个月的网红奶茶店,天天有人猜会不会倒闭——监管看它们的眼神,能一样吗?”
先说说黄金这“老面馆”。我妈结婚那会,我爸花了三个月工资买了条金项链,现在还在我妈抽屉里躺着,比我都大。黄金这玩意儿,从秦始皇统一货币到现在,两千多年了,各国监管都摸得门清:它是“实物资产”,有实际价值,不会说没就没。比如中国,你买黄金首饰要交消费税,卖金条得去银行或者正规金店,但总体就是“规范但不限制”——就像老面馆,只要卫生过关,营业执照齐全,就能一直开。再比如美国,美联储自己就囤了八千多吨黄金,比谁都积极,因为黄金是“国家储备的压舱石”,比美元还稳。我表姐在欧盟做金融,她说欧盟对黄金的监管更“佛系”:“只要你不造假,买多少黄金都没人管,毕竟这玩意儿比欧元还靠谱。”
再说说比特币这“网红奶茶店”。我有个朋友小宇,2018年炒比特币,当时国内交易所全关了,他偷偷去国外平台买,结果去年平台爆雷,几十万块钱全没了。他跟我说:“早知道买黄金了,至少银行不会跑。”比特币的问题在哪?它没有实物,全靠代码跑,监管根本不知道该把它归到哪一类——是货币?是商品?还是证券?就像网红奶茶店,刚开的时候,城管不知道该查卫生还是查消防,只能先盯着。比如中国,2017年就禁了ICO(首次代币发行)和比特币交易所,理由是“防范金融风险”——怕老百姓的钱被卷跑。美国呢,SEC(证监会)一会儿说比特币是“商品”,一会儿又查加密货币平台,跟闹着玩似的,但去年也批准了比特币ETF,算是给了个“临时通行证”。我那在美国的同学说:“美国监管就是‘边看边管’,只要你不诈骗,就让你先试试,毕竟比特币这玩意儿,谁都不想错过。”欧盟倒挺积极,去年出台了《加密资产市场 regulation》(MiCA),要求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必须注册,还要披露风险,就像给网红奶茶店发了个“试营业许可证”,让你卖但得守规矩。
其实两者的监管态度,本质就是“稳定” vs “未知”。黄金是“稳定资产”,监管框架都用了几百年,不会出大问题;比特币是“未知资产”,监管得“边试边改”,怕出乱子。比如中国央行最近又增持了黄金,而美国SEC也在加快加密监管框架的制定,都是这个道理——黄金是“老朋友”,怎么疼都不为过;比特币是“新朋友”,得慢慢摸清脾气。
那天和阿强聊完,他把手机里的比特币APP删了,说:“还是买黄金吧,至少我妈能看懂。”我笑着说:“也不一定,等监管搞明白了,比特币说不定能像黄金一样稳。但现在嘛,就像你追网红奶茶店,得先看看有没有卫生许可证。”其实不管是黄金还是比特币,监管的本质都是“保护老百姓的钱”——老面馆再稳,也得查卫生;网红奶茶店再火,也得有执照。毕竟,钱这玩意儿,稳比什么都重要,你说是不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名誉权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qklwk88@163.com,本站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处理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