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挖矿其实是帮区块链网络“记账”的过程——大家一起猜一个超级难的数字,谁先猜中谁就能把最新交易记到“公共账本”上,顺便赚点比特币奖励。想玩这个“游戏”,得搞定四大件:能打硬仗的硬件(ASIC矿机是标配)、配套的软件(挖矿工具+钱包)、稳定到不能断的网络,还有便宜到能覆盖成本的电力。别以为拿台电脑就能挖,现在的门槛比小时候挖《传奇》矿洞高多了,得拼算力、拼钱包、拼认知。
小时候玩《传奇》,我总蹲在比奇城矿洞门口挖铜矿,举着小锄头一下下敲,挖满一背包能卖几万个金币,够买把青铜剑。那时候觉得“挖”就是体力活,只要肯熬就能有收获。直到去年朋友阿强跟我聊比特币,我才发现——现在的“挖”早变样了,不是拿锄头敲石头,是用电脑“猜数字”,而且得用“挖掘机级”的装备才能玩。
先搞懂:挖矿到底在“挖”什么?
其实比特币的“矿”不是真的矿石,是区块链网络的记账权。你可以把区块链想成一本公开的电子账本,全世界的比特币交易都记在上面,比如张三给李四转了1个币,王五给赵六转了0.5个币,这些交易得有人整理成“一页”(也就是“区块”),再贴到账本后面(“链”起来)。
谁有资格做这个“记账的人”?比特币用了个特别的规则——猜数字比赛。网络会给大家出个“谜题”:比如要求找到一个数,把它和上一个区块的信息一起输入“哈希函数”(相当于一个魔法机器),输出的结果必须以10个0开头(这个“目标”会定期调整,保证每10分钟左右有人猜中)。谁先算出符合要求的数,谁就能记账,还能拿到比特币奖励(现在是6.25个币,每四年减半)。
简单说,挖矿就是“猜数字赢记账权”,本质是用算力换比特币。就像小时候玩猜拳,谁出得快、赢的次数多,谁拿的糖多——只不过这里的“猜拳”是电脑每秒算上亿次的哈希值,“糖”是真金白银的比特币。
想挖矿?得先凑齐这几样“装备”
别听人说“拿台电脑就能挖”,现在的挖矿门槛早不是十年前了。我去年犯过傻,翻出家里的旧笔记本装了个挖矿软件,结果电脑风扇转得跟直升机似的,烫得能煎鸡蛋,挖了三天才挖了0.0001个币,一算电费花了五十多块——比挖的币还贵!后来阿强跟我讲,想正经挖矿,得搞定这四样:
1. 硬件:必须用“专业挖矿机”(ASIC矿机)
刚开始(2009年),中本聪用自己的电脑CPU就能挖,因为那时候没多少人玩。后来越来越多人加入,CPU不够用了,大家开始用GPU(显卡)——比如用NVIDIA的显卡,并行计算能力比CPU强几十倍。再后来,有人发明了ASIC矿机(专用集成电路),专门用来算比特币的哈希值,算力是GPU的几百倍甚至几千倍。
现在?如果你用CPU或者GPU挖,根本不可能挖到——就像用勺子挖地基,而别人用挖掘机。阿强去年买了台蚂蚁矿机S19,花了三万多,每秒钟能算110万亿次哈希值(110TH/s),就算这样,他说“得凑够几十台才能稳定赚钱”。而且矿机更新特别快,比如今年出了S21,算力更高,去年的S19很快就会被淘汰,跟手机似的,得不停换。
2. 软件:挖矿工具+钱包,一个都不能少
有了矿机,还得装挖矿软件,比如CGMiner、BFGMiner,或者矿机厂商自己的软件(比如蚂蚁矿机的Antminer)。这些软件的作用是把矿机的算力连接到“矿池”(后面说),然后接收网络的谜题,让矿机开始猜数字。
另外,得有个比特币钱包,用来存挖到的币。比如Electrum(轻钱包)、Coinbase(在线钱包),或者硬件钱包(比如Ledger)。我第一次装钱包的时候闹过笑话:以为“钱包地址”是邮箱,差点把自己的QQ邮箱输进去,还好阿强提醒我——地址是一串字母数字组合,就像银行卡号,丢了就找不回币了,得赶紧存好。
3. 网络:稳定到“不能断一秒”
矿机得一直和比特币网络通信,才能获取最新的区块信息,不然就算你猜中了数字,也没法提交结果,白忙一场。阿强的矿场在四川,用的是专线网络,还备了发电机和备用网络——去年夏天暴雨,水电站停了电,他的备用发电机启动了,才没耽误挖矿。要是你在家用普通宽带,偶尔断个网,那矿机就跟“罢工”似的,根本赚不到钱。
4. 电力:成本的“大头”,得找便宜电
这是最关键的门槛!矿机特别费电——比如阿强的S19矿机,每小时耗电1.5度,一天就是36度。要是用城市里的电(一块钱一度),一天电费就是36块,而挖一个币需要多少电?大概1800度(按现在的算力),也就是说,挖一个币的电费得1800块,要是币价低于这个数,就亏了。
所以你看,为什么很多矿场都建在四川、云南、内蒙古?因为那里有便宜的水电、风电,电费才3-5毛钱一度。阿强说,他的矿场用的是水电,一度电3毛5,这样挖一个币的电费才630块,就算币价跌了,也还有赚头。要是你在家用市电挖,就算矿机再厉害,也得亏到姥姥家。
还有个隐藏门槛:得懂点“区块链常识”
别以为买了矿机、装了软件就能躺赚,还得懂点基本的知识,不然容易被坑。比如:
– 矿池:得选大的,不然分不到钱
单独一台矿机的算力太小,很难猜中数字(就像一个人猜拳,赢的概率低)。所以大家会把算力集中到“矿池”里,一起猜,挖到了再按算力比例分奖励。阿强刚开始加入了一个小矿池,结果一个月才分了0.1个币,后来换成了大矿池(比如鱼池、币印),分的钱才多起来——因为大矿池算力大,挖到块的概率高。
– 算力:不是越大越好,得看“性价比”
买矿机的时候,得算“算力/功耗比”(每瓦电能产生多少算力)。比如S19的算力是110TH/s,功耗是3250W,那么算力/功耗比就是33.8TH/W。要是有台矿机算力是120TH/s,但功耗是4000W,那性价比反而更低,因为更费电。
– 风险:币价波动、矿机贬值、政策变化
阿强说,挖矿不是稳赚不赔的生意。比如去年币价从6万美元跌到2万美元,很多矿场都亏了;还有矿机贬值,比如S19刚买的时候三万多,现在二手的才一万多;另外,有些地方禁止挖矿,比如以前内蒙古的矿场都得搬走,得重新找地方。
最后想说:挖矿不是“普通人的游戏”
我问阿强:“现在还有普通人能挖矿吗?”他笑了:“除非你有便宜电,比如家里有水电站,或者能拿到低于3毛钱一度的电,不然别想。” 想想也是,小时候挖《传奇》矿洞,拿个小锄头就能玩;现在挖比特币,得用几万块的矿机,找便宜电,懂区块链知识,还得承担风险——门槛早就不是一个量级了。
不过话说回来,比特币的挖矿机制也挺有意思的:靠大家一起猜数字,维持网络的安全,谁都不能作弊(因为要改账本得重新算所有区块的哈希值,算力得超过全网的51%,根本不可能)。要是你真的想试试,建议先买台小矿机玩玩(比如二手的S19),或者加入云挖矿(租别人的矿机算力),先感受一下,别一下子投太多钱——不然可能像我去年那样,挖了三天,赚的钱不够交电费,还把电脑搞坏了,哈哈。
总之,挖矿不是“天上掉馅饼”,是一场“算力、成本、认知”的竞赛。要是你对区块链感兴趣,不如先从了解原理开始,等搞懂了再考虑要不要进场——毕竟,赚钱的前提是,你得知道自己在玩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名誉权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qklwk88@163.com,本站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处理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