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ENA币背后的团队是不是“真材实料”?本文用朋友聊天的方式,给你扒一扒ENA创始人的创业故事、核心成员的技术背景,还有他们“不搞虚的”的做事风格——没有华丽的包装,只有一群想把区块链做成“能用的东西”的技术人。
前几天和做投资的朋友吃饭,他突然压低声音问:“兄弟,ENA币那团队靠谱不?我看好多币的团队都是‘空气’,怕踩坑。”我夹了块红烧肉塞他嘴里,说:“放心,我上周刚去他们办公室聊过,这群人是真的在‘搞技术’,不是来圈钱的。”
创始人李然:从阿里“区块链打工人”到“自己干”
先说说创始人李然,这哥们我印象特深——穿件洗得发白的 hoodie,头发有点乱,说话的时候总盯着你的眼睛,像在跟你讨论代码逻辑。他以前在阿里做区块链底层研发,用他的话说,“每天的工作就是盯着以太坊的代码,改bug、优化性能,改得都快吐了”。
转折点是在2021年的一个深夜,他加班到三点,盯着电脑里的交易延迟数据,突然拍了下桌子:“这玩意儿效率也太低了!要是能做个更轻、更快、更适合普通人用的公链,是不是能解决很多问题?”第二天他就递了辞职报告,拉上以前的两个同事,在杭州租了个小办公室,开始写ENA的第一行代码。
我问他:“辞掉阿里的高薪,不怕吗?”他挠了挠头笑:“怕啊,但更怕老了回头想,‘我当初怎么没试试?’——技术男的执念,你懂的。”
核心团队:都是“大厂出来的狠人”
ENA的团队里没什么“币圈老炮”,全是从阿里、腾讯、币安出来的“技术实干派”。比如负责共识机制的张哥,以前在腾讯做过微信支付的分布式系统,他跟我说过最崩溃的经历:“当年做微信支付的并发优化,连续一周每天睡4小时,眼睛都熬红了,最后把共识算法的效率提了30%——现在把这套逻辑用到ENA上,交易速度比以太坊快了一倍多。”
还有负责社区的小夏,以前在币安做用户增长,她的“创业初期”特别接地气:“刚开始就我一个人,每天在微信群里跟用户聊,解答‘怎么买ENA’‘钱包怎么用’,有时候聊到晚上10点,手指都敲得发麻。现在社区有十几万用户,我还是每天翻留言,因为用户的吐槽里藏着最真实的需求。”
我看到的团队:“轴”得有点可爱
上个月去他们办公室,刚好碰到每周的“技术复盘会”。李然坐在会议桌中间,面前摆着一杯凉了的咖啡,听技术团队汇报bug修复进度,突然打断:“这个延迟问题得赶紧解决,昨天有个用户说用ENA转账等了5分钟,这不行!”旁边的产品经理赶紧把“优化转账速度”加到待办列表里,笔尖都快戳破纸了。
会议室的白板上写满了代码片段和流程图,连墙角都没放过;窗台边堆着几箱速溶咖啡,包装上全是手写的“加班专用”;桌子上还放着几个程序员的“标配”——枸杞茶、护腰垫、解压玩具。
我问他们:“你们这么拼,图什么?”李然指了指墙上的标语——“做普通人能用的区块链”,说:“你看现在很多币,吹得天花乱坠,其实根本没实际用途。我们想做的是‘能落地的东西’:比如用ENA发个小生意的积分,不用找第三方;比如做个去中心化的二手平台,不用怕被平台抽成。”
说实话,我以前对币圈团队的印象是“只会吹牛逼”,但接触了ENA的人之后,我改变了看法——他们不是“币圈玩家”,就是一群“想把技术变成有用的产品”的技术宅,像当年做微信、做淘宝的那些人一样,死磕细节,在意用户的每一个反馈。
最后想跟你说,判断一个币靠不靠谱,别光看币价涨没涨,先看看团队在做什么。ENA的团队没搞过什么“拉盘”“炒作”,就闷头做技术、做社区、做落地应用——这种“笨功夫”,才是最让人放心的。
对了,朋友后来买了点ENA,昨天跟我说:“我看他们团队每周都更新技术进展,用户群里也很活跃,应该没问题。”——你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要是下次有人问你ENA的团队怎么样,你可以跟他说:“放心吧,这伙人是真的在‘搞事情’,不是来割韭菜的——毕竟,技术宅的骄傲,不允许他们做没意义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名誉权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qklwk88@163.com,本站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处理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