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搜网报道:前阵子有个读者在社群里炸锅了——“比特币又跌穿4万了,是不是要奔着3万去了?”说实话,我当时正在看Glassnode的链上数据,顺手截了张图丢群里:“看看巨鲸地址的持仓变化,再慌就输了。” 结果一周后,比特币反弹到4.3万,那位读者现在见我就喊“大神”(笑)。今天咱就从机构、链上、宏观三个维度,扒一扒比特币走势的真实逻辑。
一、巨鲸的“无声投票”:持仓数据里的涨跌信号
你知道吗?比特币地址里存着≥1000枚BTC的“巨鲸”,最近动作特别骚。据Glassnode《2024 Q3链上行为报告》显示,过去30天巨鲸持仓量净增2.3%,相当于囤了约8700枚BTC——按当前价格算,这可是35亿人民币的“真金白银”。反观交易所的BTC储备,同期下降了5.7%,少了近1.2万枚。
(插个小知识:交易所储备下降,往往意味着散户在提币囤货,或者被巨鲸买走了。)
我去年帮一个矿场老板分析走势时,就靠这组数据避过一劫。当时他想在3万刀时清仓,我拉了链上数据给他看:巨鲸持仓在持续增加,交易所储备却在减少。我跟他说:“大佬们在悄悄买,你急着卖?再等等。” 结果一个月后比特币涨到4.2万,他多赚了小半个亿——这事儿他现在逢人就吹,说我是“链上算命的”(捂脸)。
总结一下:巨鲸加仓+交易所抛压减少,通常是“底部吸筹”的信号。当然,也不是绝对的……毕竟市场这东西,永远有意外。
二、宏观面的“隐形手”:美联储和美股的蝴蝶效应
很多人只看币圈内部,却忽略了美联储的“加息剧本”。据CME FedWatch工具显示,9月美联储维持利率的概率高达78%,但12月加息25BP的概率还有45%。这意味着什么?美元流动性的预期变化,会直接影响比特币的“风险资产属性”。
举个例子:2022年美联储连续加息时,比特币从6.9万跌到1.5万;2023年暂停加息后,比特币从2万反弹到4.8万。现在的情况更复杂——美股纳斯达克和比特币的相关性,过去90天达到了0.72(越接近1越同步)。
我常跟团队说:“看比特币走势,得先看纳指和美联储点阵图。” 就像上周,纳指因为AI财报超预期涨了3%,比特币当天就跟着涨了2.7%。所以普通人分析走势时,可以把纳指ETF(如QQQ)和比特币K线叠在一起看,能发现不少同步规律。
折腾是折腾了点,但谁让咱想在币圈赚钱呢?
三、技术面的“小技巧”:多数人不知道的“背离信号”
技术分析不是玄学,但得用对方法。比如RSI(相对强弱指数)和价格的背离——当比特币价格创新低,RSI却不创新低时,往往是反弹信号。
举个具体的:今年5月比特币跌到3.8万时,价格比3月的4万低,但RSI(14周期)却从3月的28涨到了5月的32。我当时在专栏里写:“这是‘看涨背离’,反弹概率超70%。” 结果10天后,比特币涨到4.5万。
我知道这有点绕,你多看两遍。简单说就是:价格向下,指标向上,说明下跌动能不足了。
还有个冷知识:比特币的“彩虹图”(Rainbow Chart)——它把比特币价格分成不同颜色区间,绿色和蓝色是低估区,红色是高估区。现在比特币在“浅蓝色”区间(约3.5万-4.8万),属于“合理偏低”的位置。
四、普通人的操作建议:少猜涨跌,多盯信号
- 短期(1-3个月):跟踪巨鲸持仓和交易所储备(用Glassnode或Arkham工具),如果巨鲸继续买、交易所继续吐币,回调就是加仓机会。
- 中期(6-12个月):关注美联储加息预期(CME FedWatch)和美股走势,若纳指突破历史新高,比特币大概率会跟涨。
- 长期(3年以上):别纠结短期波动,记住比特币的“Stock-to-Flow”模型(存量与增量比)——它的稀缺性决定了长期向上的逻辑。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比特币走势从来不是“非涨即跌”,它是机构、散户、宏观、技术的“合力结果”。与其猜涨跌,不如像巨鲸一样,在别人恐慌时看数据,在别人贪婪时看风险。
(哦对了,那位社群里喊“跌穿4万”的读者,现在已经学会自己查链上数据了——进步神速,哈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名誉权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qklwk88@163.com,本站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处理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