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领域的资本形成

币搜网报道:

前言

今天的议题探讨加密货币资本形成方式的演变。Coinbase 以 4 亿美元收购 Echo,以及 Flying Tulip 的永续看跌期权实验,表明融资机制正从根本上被重新架构。这些模式可能各不相同,但共同主线是对新项目筹集和部署资本时公平性、流动性和可信度的追求。

我们合作伙伴 Decentralised.co 的研究作家 Saurabh 通过市场分析和设计评论剖析了这些实验,并向我们揭示了加密货币与风险、收益和社区信任之间日趋成熟的关系。

下面,让我们进入正题。

Coinbase 的构建全栈筹资帝国

Coinbase 近期以约 4 亿美元收购了由 Cobie 创立的社区筹款平台 Echo。在同一笔交易中,Coinbase 还斥资 2500 万美元购买了一张 NFT,用于重启一档播客节目。该 NFT 激活后,主持人 Cobie 和 Ledger Status 必须制作八期新节目。Echo 已通过 300 多轮融资筹集了超过 2 亿美元的资金。

这是继 Coinbase 最近收购 Liquifi 之后,完成了加密项目代币和投资的全栈布局。

项目方可以使用 LiquiFi 创建代币并管理股权结构表,通过 Echo 的私募或 Sonar 的公开销售筹集资金,然后将代币上线 Coinbase 交易所进行二级交易。每个阶段都能带来收益。LiquiFi 收取代币管理服务费。Echo 通过利润分成协议获取价值。Coinbase 则从上线代币的交易中赚取手续费。这一集成技术栈使 Coinbase 能够实现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盈利,而不仅仅是交易阶段。

这对 Echo 来说是一笔划算的交易,因为如果没有与交易所进行上游整合,它将难以产生可持续的收入。目前,其商业模式侧重于绩效费,而绩效费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变现,就像风险投资一样。

Coinbase 为何要为一款仅帮助筹集到一半资金的产品支付如此高昂的价格?请记住,2 亿美元并非 Echo 的收入,而仅仅是它促成的融资总额。Coinbase 支付这笔费用,是为了与 Cobie 建立合作关系。Cobie 被认为是加密货币领域长期以来备受尊敬的人物之一。此外,Coinbase 还看重 Echo 的网络效应、技术基础设施、监管地位以及其在新兴加密资本形成架构中的地位。

像 MegaETH 和 Plasma 等知名项目已通过 Echo 筹集资金,其中 MegaETH 选择通过 Echo 的公开销售平台 Sonar 进行后续融资。

此次收购为 Coinbase 带来了对中心化交易所持怀疑态度的创始人的信誉、社区驱动投资网络的访问权,以及从纯粹的加密货币扩展到代币化传统资产的基础设施。

每个项目都有三到四个利益相关者:团队、用户、私人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如何在激励机制和代币分配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一直是个挑战。2015-2017 年加密货币领域推出 ICO 时,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诚实的模式,能够让更多人“民主化”地参与早期项目。但有些代币甚至在你还没来得及通过 MetaMask 连接之前就已经售罄了,而私募则被列入了白名单,从而将大多数散户投资者拒之门外。

当然,出于监管方面的考虑,这种模式也必须随之演变,但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不过,本文的重点不仅仅在于 Coinbase 的垂直整合,更在于其融资机制的演变。

Flying Tulip 的永续看跌期权

Andre Cronje 的 Flying Tulip 旨在构建一个全栈式链上交易所,将现货交易、衍生品、借贷、货币市场、原生稳定币 (ftUSD) 和链上保险整合到一个单一的跨保证金系统中。其目标是在产品层面与 Coinbase 和 Binance 竞争,同时与 Ethena、Hyperliquid、Aave 和 Uniswap 等交易所展开较量。

该项目的融资机制颇为有趣,其中嵌入了一项永久看跌期权。投资者投入资产,即可获得价值 0.10 美元的 FT 代币(每投资 1 美元可获得 10 个 FT),代币将被锁定。投资者可以随时销毁 FT 代币,赎回其投入资产的原始本金,最高可达 100%。例如,如果投资者投资了 10 个 ETH,则无论 FT 的市场价格如何,他们都可以随时赎回 10 个 ETH。

该看跌期权永不过期,因此被称为“永续期权”。赎回款项通过程序化方式从隔离的链上储备金中结算,该储备金由募集的资金提供,并由经过审计的智能合约管理。配备队列和速率限制机制可防止滥用行为,同时确保偿付能力。如果储备金暂时不足,赎回请求将进入透明队列,并在资金补充后进行处理。

该机制为投资者创造了三种激励机制一致的选择。

首先,投资者可以持有锁定代币,并保留赎回权,从而在协议成功时获得任何收益,同时保持下行保护。

其次,他们可以通过销毁代币来赎回本金,之后代币将被永久销毁。

或者,他们可以通过向中心化交易所 (CEX)/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 转移代币来提取资金,但提取后赎回权立即失效,Flying Tulip 将获得原始本金用于运营和代币回购。这造成了强大的通缩压力:出售代币会消除下行保护。二级市场买家不享有赎回权。该保护仅适用于一级市场销售参与者,从而形成具有不同风险特征的双层代币。

这种资金部署策略解决了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由于所有筹集的资金都受到永续看跌期权的限制,团队实际上无法使用这些资金,因此实际筹集的资金为零。

相反,筹集到的 10 亿美元将投入到低风险的链上收益策略中,目标年收益率约为 4%。这笔资金可随时动用。该策略每年产生约 4000 万美元的收入,用于支付运营费用(开发、团队、基础设施)、FT 代币回购(增加购买压力)以及生态系统激励。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自交易、借贷、清算和保险等协议费用将增加额外的回购流。对投资者而言,经济上的权衡在于放弃自行投资所能获得的 4% 收益率,转而获得具有潜在上涨空间和本金保障的 FT 代币。本质上,只有当 FT 的交易价格低于 0.10 美元的购买价格时,投资者才会行使看跌期权。

收益是收入来源的一部分。除了借贷之外,该产品套件还包括自动做市商 (AMM)、永续合约、保险以及一种持续产生收益的 delta 中性稳定币。除了将 10 亿美元资金部署到各种低风险 DeFi 策略中预计可获得的 4000 万美元收入外,其他产品也可能产生收入。像 Hyperliquid 这样的顶级永续合约交易平台在一个月内就赚取了 1 亿美元的手续费,这几乎是 DeFi 借贷(收益率为 5-6%,资本规模为 10 亿美元)潜在收入的两倍。

代币分配模式与以往所有加密货币融资方式截然不同。传统的 ICO 和风投支持的项目通常会将 10-30% 的代币分配给团队,5-10% 分配给顾问,40-60% 分配给投资者,20-30% 分配给基金会/生态系统,这些分配通常会设定归属期,但有保障。Flying Tulip 在项目启动时会将 100% 的代币分配给投资者(包括私募和公募投资者),团队和基金会最初均不持有任何代币。团队只能通过公开市场回购获得代币份额,回购资金来自协议收益分成,并遵循公开透明的时间表。如果项目失败,团队将一无所获。代币供应量最初 100% 分配给投资者,之后随着赎回的进行逐渐转移到基金会,赎回的代币将被永久销毁。代币供应量始终根据实际筹集的资金量设定上限。例如,如果筹集到 5 亿美元,则只会发行 50 亿枚 FT 代币;如果筹集到 10 亿美元,则最多发行 100 亿枚 FT 代币。

新机制旨在解决 Cronje 在 Yearn Finance 和 Sonic 项目中亲身经历的问题。正如他在项目介绍中所述:“作为 Yearn 和 Sonic 这两个大型代币项目的创始人,我深知代币带来的压力。代币本身就是一种产品。如果价格跌破投资者最初的投入,就会导致他们做出一些可能以牺牲协议利益为代价、有利于代币本身的短期决策。通过提供一种机制,让团队确信价格存在底线,并且‘最坏的情况’是投资者能够收回他们的投资,这将大大降低这种压力和运营成本。”

永久看跌期权将代币机制与运营资金分离,消除了基于代币价格制定协议决策的压力,使团队能够专注于构建可持续的产品。投资者既能获得保护,又能获得持有上涨的激励,从而降低了代币对项目生存的“成败攸关”影响。

Cronje 的推介材料中描述的自我强化增长飞轮概述了其经济模型:10 亿美元的资金,按运营和代币回购分成 4%,每年可获得 4000 万美元的收益;协议的推出通过交易、借贷、清算和保险产生额外的费用;这些收入用于更多的回购。

赎回和回购会造成通缩供应压力;供应减少加上购买压力会推动价格上涨;代币价值上涨会吸引用户和开发者;更多用户产生更多费用,从而为更多回购提供资金;如此循环往复。如果协议收入最终超过初始收益,使项目能够在初始资金之外实现自我维持,则该模型成功。

一方面,投资者可以获得下行风险保护和机构级风险管理。但另一方面,他们每年将面临 4% 的实际收益损失,加上资金被锁定而收益低于市场水平造成的资本效率损失。只有当 FT 价格大幅高于 0.10 美元时,该模式才具有合理性。

资金管理风险包括 DeFi 收益率跌破 4%、收益协议失败(例如 Aave、Ethena 和 Spark),以及每年 4000 万美元的资金是否足以支撑运营、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进行有效的回购。此外,Flying Tulip 要想超越 Hyperliquid 等同行,就必须真正成为一个流动性中心,但这无疑是一场艰苦的战斗,因为老牌企业已经抢占先机,凭借卓越的产品占据了市场。

用一支仅有 15 人的团队构建一套完整的 DeFi 技术栈,与那些拥有巨大先发优势的成熟协议竞争,这其中存在着执行风险。很少有团队能达到 Hyperliquid 的执行效率,自 2024 年 11 月以来,Hyperliquid 已创造了超过 8 亿美元的交易费用。

Flying Tulip 代表了 Cronje 此前项目经验的演进。Yearn Finance (2020) 开创了公平发行模式,创始人无需分配任何资金(Andre 必须自己管理 YFI),并在短短几个月内从零资金增长到超过 4 万美元,一个月内市值就突破了 11 亿美元。Flying Tulip 沿用了零团队资金分配的模式,但增加了机构支持(2 亿美元,而 Yearn 的自筹资金为零)以及 Yearn 所缺乏的投资者保护措施。

Keep3rV1 在 2020 年出人意料地推出测试版(代币价格在数小时内从 0 美元飙升至 225 美元),这凸显了未经审计的突然发布所带来的风险;Flying Tulip 在公开发售前会实施经过审计且文件清晰的合约。Fantom/Sonic 在代币价格压力方面的经验直接影响了其看跌期权模型的构建。

Flying Tulip 似乎融合了诸多优势——公平分配、无团队分配、结构化发行,以及通过创新的永续看跌期权机制保护投资者。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产品本身的质量,以及能否吸引那些习惯于使用 Hyperliquid 等竞争对手和中心化交易所的重度用户的流动性。

MetaDAO 的融资活动获得了 Futarchy 的支持

如果说 Flying Tulip 重新定义了投资者保护,那么 MetaDAO 则重新审视了等式的另一半:问责制。通过 MetaDAO 筹集资金的项目实际上并不会收到他们筹集的资金。相反,所有资金都存放在链上金库中,每一笔支出都由条件市场进行验证。团队必须提出他们的资金使用计划,代币持有者则押注这些行动是否能够创造价值。只有当市场认可时,交易才能完成。这是一种将融资模式重塑为治理模式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财务控制权被分散,代码取代了信任。

Umbra Privacy 是一个突破性的案例。这个基于 Solana 的隐私项目获得了超过 1.5 亿美元的投资,市值仅为 300 万美元。资金按比例分配,超出部分由智能合约自动退还。所有团队代币都与价格里程碑挂钩,这意味着创始人只有在项目真正增长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价值。最终,该项目上线后价格上涨了 7 倍,这也证明,即使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投资者仍然渴望公平、透明和结构化的投资环境。

MetaDAO 的模式或许尚未成为主流,但它恢复了加密货币曾经承诺的东西:一个由市场而非管理者决定什么值得投资的系统。

加密货币融资已进入一个诸多假设受到质疑的阶段。Echo 证明,即使不与交易所整合,分销网络也能获得溢价估值。Flying Tulip 则检验了投资者保护机制能否取代传统的代币经济学。

这些实验能否成功,与其说是取决于理论上的精妙程度,不如说是取决于执行情况、用户接受度以及机制能否经受住市场压力。融资架构不断变化,是因为团队、投资者和用户之间潜在的矛盾始终悬而未决。每一种新模式都声称能更好地平衡各方利益,但最终都将面临同样的考验:能否经受住现实的检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名誉权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qklwk88@163.com,本站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处理回复

(0)
上一篇 2025年11月10日 下午10:25
下一篇 2025年11月10日 下午10:26

相关推荐

风险提示:理性看待区块链,提高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