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搜网报道:
作者:张烽
在数字资产席卷全球金融体系的浪潮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长期以来被视为加密世界中最具争议也最具影响力的监管力量。其立场的不确定性、对“证券”定义的严格解释,以及频繁的执法行动,使得创新者与投资者在迷雾中艰难前行。
然而,一场根本性的转变正在发生。SEC主席Paul S. Atkins于2025年11月12日,在其题为《Project Crypto》的演讲中,不仅明确回应了市场对监管确定性的渴求,更提出了一个基于“经济实质”而非“技术标签”的监管新范式。这一转变的核心,在于不再将每一项技术创新视为可疑,而是承认投资合同的生命周期可能终止,从而为代币的合规路径扫清了最后的制度障碍。
一、针对不确定性而明确监管:终结“十年迷雾”
过去十年,加密市场最常被问及的问题莫过于:“这个代币是不是证券?”然而,这一问题背后所反映的,正是监管模糊所带来的系统性困惑。Atkins在演讲中坦承,“加密资产”并非证券法中的法定术语,而是一种技术描述。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技术形式,而在于其背后所承载的“法律权利”与“经济实质”。
长期以来,市场参与者陷入一种僵化的认知误区:一旦某个代币被认定为“投资合同”的一部分,它就永远被贴上“证券”的标签,其后的每一笔交易也都必须遵守证券法规。这种“一旦是证券,永远是证券”的观点,不仅缺乏法律依据,也严重脱离了数字资产的现实发展。Atkins明确指出,这种观点“不可持续、不可行、代价高昂、收益甚微”,并直接导致创新外流至监管更为明晰的司法管辖区。
为此,SEC将以“清晰的界限”和“易懂的语言”重塑监管框架,回应市场对确定性的根本需求。这一表态,标志着SEC从“执法主导”转向“规则主导”,从“事后追责”转向“事前引导”。
二、针对代币形式而注重实质:经济现实高于技术标签
在构建新监管框架的过程中,Atkins强调了两大核心原则:第一,证券的本质不因其载体形式而改变;第二,经济现实高于一切标签。
这意味着,无论资产是以纸质证书、数据库记录还是区块链代币的形式存在,只要其本质代表对企业利润的索取权,并依赖他人的管理努力,它就属于证券法的管辖范围。反之,即使某个代币曾作为投资合同的一部分发行,一旦合同履行完毕或终止,其后续交易也不应再被视为证券交易。
这一立场回归了美国最高法院在Howey案中所确立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摒弃了对技术表象的过度执着,转而关注资产在经济活动中的真实角色。
三、针对不同需求而代币分类:构建统一的代币图谱
为落实上述原则,Atkins提出了一个初步的代币分类体系,将加密资产划分为四类:
数字商品/网络代币:如比特币等去中心化网络中的原生代币,其价值源于系统本身的程序化运行,而非依赖他人的管理努力,不属于证券。
数字收藏品:如NFT等代表艺术、音乐、游戏物品等内容的资产,其价值在于使用或收藏,而非投资获利,不属于证券。
数字工具:如会员凭证、门票、身份徽章等具有实际功能的代币,不属于证券。
代币化证券:代表股票、债券等传统金融工具的代币,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仍属于证券。
这一分类不仅回应了市场对“哪些代币不是证券”的迫切需求,也为后续监管与合规路径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四、针对投资合同履行情况而过程分段:承认合同可终止
在Howey测试的适用上,Atkins提出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观点:投资合同可以履行、可以到期、也可以终止。它并非永久性的法律标签。
他用Howey柑橘园的历史变迁作喻:当年作为投资合同标的的土地,如今已成为高尔夫球场和住宅区,不再具备证券属性。同样,一个代币在项目初期可能依赖开发团队的“关键管理努力”,但随着网络成熟、代码发布、控制权分散,发行方的角色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此时,投资合同的生命周期已然结束,代币的交易不再构成证券交易。
这一“合同可终止”的理念,打破了长期以来对代币“出身论”的僵化理解,为众多已成熟运行的公链代币、功能型代币提供了合规出口。
五、针对责任承诺而反对欺诈:执法不因分类而松懈
尽管SEC在分类与豁免上展现出开放态度,但Atkins也明确强调:反欺诈的底线不会因资产类别而改变。无论是证券还是商品,虚假陈述、操纵市场、卷款潜逃等行为都将受到严厉打击。
他特别指出,即使某个代币不属于证券,只要其在销售过程中涉及虚假承诺,SEC仍可依据反欺诈条款追究责任。同时,CFTC也对商品类加密资产拥有反欺诈与反操纵权限。
这说明,监管的灵活并不等于纵容。合规的边界可以拓宽,但法律的底线不容挑战。
六、针对创新与价值而简化流程:为实验与成长留出空间
在演讲的最后部分,Atkins呼吁SEC推出一揽子豁免措施,为加密资产打造一个“量身定制的发行机制”。这一机制旨在简化合规流程,降低创新门槛,使项目方能将精力集中于产品开发与用户互动,而非疲于应对监管不确定性。
他强调,监管的目标不应是“束缚未来”,而应是“服务人民”——包括构建解决方案的企业家、为未来投资的劳动者,以及分享国家繁荣的普通美国人。
SEC主席此次演讲,不仅是对过去十年加密监管困境的系统回应,更是对美国未来金融创新领导力的郑重承诺。它标志着监管机构从“防御式执法”转向“建设性引导”,从“技术恐惧”转向“经济理性”。
“我们绝不会让对未来的恐惧束缚我们,让我们困于过去。”这句话,或许正是美国加密监管新时代的最佳注脚。当监管者开始承认投资合同可以终止、当代币不再因“出身”而被永久质疑,当创新者不必再为模糊的规则而焦虑——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监管障碍的拆除,更是新时代的开启:代码可以为创新生长,协议可以基于社区需求运行,而法律终将为其护航而非设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名誉权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qklwk88@163.com,本站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处理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