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搜网报道:
2025年11月第三周,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显著动荡,风险资产普遍回调,流动性压力指标全面恶化。主要现象包括:
-
比特币单周最大跌幅超过22%(11月10—16日),从108,500美元附近最高跌至83,900美元;
-
美国股市出现2022年以来最剧烈的单周波动,纳斯达克100指数一度回落近7%;
-
SOFR(担保隔夜融资利率)持续失锚,11月14日加权中位数达到5.34%,较IOER(超额准备金利率)5.30%高出4bp,95分位数更升至5.60%;
-
美联储隔夜逆回购工具(ON RRP)使用量在11月13—14日骤降超过1200亿美元,显示部分传统现金持有者被迫离开最安全的停车场;
-
WTI原油期货曲线短暂出现近月—远月完全平坦的“超级 contango”(11月11—12日),前端M1-M2价差一度仅+0.03美元/桶,创2020年4月以来最平坦状态;
-
离岸美元融资市场(Eurodollar)压力同样明显,3个月美元Libor-OIS利差扩大至38bp,为2023年3月银行业危机以来最高。
这些现象并非孤立,而是2019年9月、2020年3月、2023年3月三次流动性危机的“经典组合”再次完整重现,而且强度已超过前三次。
一、SOFR失锚的真实含义:不是储备不足,而是拒贷
当前美国银行业超额准备金余额约为3.28万亿美元(2025年11月12日数据),比2019年9月repo危机时的1.45万亿美元高出126%,比2023年3月危机时的2.8万亿美元仍高出17%。单纯从“储备总量”看,系统并不缺钱。
然而,纽约联储每日公布的SOFR分位图显示:
-
第5分位数利率已升至5.20%(仍低于IOER);
-
第95分位数利率已升至5.60%—5.75%;
-
成交量加权离散度(95—5分位差)扩大至55bp,创2022年6月以来最高。
这意味着整个市场出现了系统性右偏:愿意以低利率出借现金的机构大幅减少,大量现金持有者宁愿把钱放在美联储的ON RRP(5.30%)或干脆不放贷,也不愿意以5.30%—5.35%借给大多数对手方。SOFR失锚不是“缺储备”,而是“拒贷”——市场对抵押品质量和对手方信用产生了普遍怀疑。
二、拒贷的根本原因:信用周期进入除杠杆后期
2021—2024年的超低利率与“强韧叙事”共同催生了本轮信用扩张的极度非理性:
-
美国私人信贷市场(Private Credit)规模已从2019年的8500亿美元扩张至2025年三季度的2.1万亿美元,其中大量为“协定贷款”(Covenant-lite)与PIK(支付实物利息)结构;
-
2024—2025年发行的杠杆贷款中,超过72%为“无维护条款”贷款,远高于2007年的48%;
-
商业地产(CRE)贷款中,办公室类资产的LTV(贷款价值比)普遍超过85%,部分城市甚至达到110%(含夹层债);
-
消费金融领域,2025年三季度美国汽车贷款60+天严重拖欠率已达7.9%,超过2009年四季度7.6%的历史峰值;信用卡90+天拖欠率5.8%,亦接近2008—2009年水平。
更关键的是,拖欠率在失业率尚未明显恶化的情况下已提前达到危机后峰值,这与以往所有信用周期完全相反。通常拖欠率滞后失业率6—12个月,而本次拖欠率已领先,意味着一旦失业率在2026年一季度升至5.5%—6.0%,信用损失将呈现指数级放大。
三、比特币作为全球流动性“金丝雀”的失效与再验证
比特币在2021—2025年逐渐从“数字黄金”演变为高β风险资产,与纳斯达克100的相关系数长期保持在0.75以上。2025年11月10—16日,比特币与纳斯达克100的相关系数进一步升至0.91,显示其已完全成为“流动性温度计”。
本轮回调中,比特币在11月13日美股盘中一度反弹8%,但在美股尾盘与夜盘再次暴跌,呈现“买了立马砸”的特征。这与2022年6月、2022年11月、2023年3月三次流动性危机时比特币的走势完全一致:风险资产的短暂反弹往往被强制平仓与赎回抛压迅速扑灭。
比特币的领先下跌,说明全球高风险偏好的边际资金正在快速撤离,而这些资金正是过去四年推动所有风险资产估值扩张的核心力量。
四、WTI曲线“超级contango”的衰退确认信号
2025年11月11—12日,WTI近月—12个月价差一度收窄至仅+2.8美元/桶,近月—远月曲线几乎完全平坦。这是2020年4月以来最平坦的状态,历史上只有在2008年10—12月、2020年3—4月出现过类似结构。
平坦化的contango曲线意味着:
-
现货需求极度疲弱,贸易商不愿持有实物库存;
-
远期需求预期大幅下修,市场不再愿意为未来交割支付存储成本;
-
金融投资者正在抛售近月合约、买入远月合约进行展期套利,进一步压低近月价格。
这是石油市场对全球衰退最明确的定价信号之一,可靠性高于OECD领先指标、铜金比等传统指标。
五、美联储的政策困境:QE无法解决信用收缩
纽约联储主席约翰·威廉姆斯与公开市场操作负责人Roberto Perli在11月中旬的讲话中均暗示“可能很快需要重启资产购买”(QE)。然而,历史与逻辑均表明,QE对本次危机几乎无效:
-
2019年9月危机:美联储重启“非QE”后,SOFR迅速回落,但实体经济并未衰退;
-
2020年3月危机:无限QE+财政赤字才阻止崩溃;
-
2023年3月危机:BTFP(银行定期融资计划)而非QE解决了区域银行挤兑。
本次危机本质是私人部门信用收缩,而非银行间储备不足。QE只能增加银行准备金,却无法迫使银行或影子银行把钱借给已出现实质性违约风险的借款人。相反,QE会进一步推高美债价格、压低期限溢价,导致抵押品价值(美债)与融资成本倒挂,加剧再抵押链条断裂风险。
六、离岸美元市场的隐秘危机
SOFR仅反映在岸美元抵押回购市场,而全球美元融资80%以上发生在离岸(伦敦、开曼、香港、新加坡等地)。目前可观测到的离岸压力指标包括:
-
3个月美元交叉货币基差互换(CCS)已扩大至-45bp,为2023年3月以来最宽;
-
香港离岸人民币Hibor—美元Libor利差升至280bp,显示美元荒迹象;
-
日本信托银行美元融资溢价(TIBOR—SOFR)升至35bp。
离岸美元市场一旦全面冻结,将通过外汇互换线路反向传导至在岸,导致美联储即使推出QE也难以迅速缓解全球美元短缺。
结论与展望:2026年上半年或出现系统性信用事件
综合所有领先指标(SOFR失锚、比特币暴跌、WTI超级contango、拖欠率提前见顶、离岸美元基差扩大),全球金融体系正在经历自2008年以来最严重的信用收缩前夜。
可能的演进路径:
-
2025年12月—2026年1月:企业盈利预警潮+更多大型裁员→消费信贷进一步恶化;
-
2026年一季度:私人信贷基金出现大规模赎回→被迫抛售资产→抵押品价值螺旋下降;
-
2026年二季度:若出现单一大型私募信贷基金或区域银行破产,可能触发类似2020年3月的全面流动性危机。
届时,美联储可能被迫重启无限QE并配合财政赤字货币化,但由于信用收缩已进入不可逆阶段,政策效果将显著低于2020年。风险资产可能经历20%—40%的系统性回调,10年期美债收益率可能短暂跌至2.5%以下,随后因通胀预期崩盘而反弹。
当前市场最危险的错觉,是继续把流动性压力归因于“储备不足”或“美联储QT过度”,从而期待一次“鸽派宣言”就能扭转局面。事实是,信用周期的钟摆已经荡到尽头,任何试图用流动性掩盖偿付能力问题的努力,最终都将被市场无情戳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名誉权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qklwk88@163.com,本站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处理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