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搜网报道:
作者:Eliezer Ndinga,21 Shares战略与研究主管;来源:X,@elindinga
为何 2025 年的比特币和加密货币的时刻可与 2003 年的互联网相提并论?尽管近期波动不断,为何我们仍应对比特币和加密货币的未来保持谨慎乐观?
本文将探讨这两次技术革命之间惊人的相似之处,并解释为何其基本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劲。随着快速普及和机构投资者日益增长的兴趣,这类资产正逐渐摆脱昙花一现的炒作。
然而,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风险依然存在。继续阅读,了解为何未来的发展之路既需要乐观,也需要警惕。
对于比特币和加密货币而言,我们目前大致处于互联网2003年的阶段:NFT和Meme币热潮已经消退,轻松投机的阶段已经过去。相比之下,人工智能正凭借清晰、切实的应用案例证明自身价值,这提高了加密货币展现实际价值的门槛。就像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一样,加密货币此前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空投和杠杆,最终导致了FTX重大欺诈案,这与2001年安然公司的倒闭如出一辙。注:安然事件(the Enron Incident),是指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安然(Enron)公司破产案。安然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之一,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然而,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突然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该案成为美国历史上企业第二大破产案。
2020-2021年是宏观经济极为异常的两年,除非再次发生类似的巨大危机,否则不太可能重现。在我看来,以该时期作为衡量未来表现的基准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因为:
-
大规模货币扩张旨在疫情期间稳定经济。
-
人口被限制在家中,拥有大量时间和流动性,从而推动了从股票到加密货币的投机热潮。
自那时起,比特币和加密货币作为资产类别已日趋成熟。下一阶段将奖励那些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项目:基于稳健经济基本面构建的消费者应用和网络。代币很少会彻底消失,但价值的持续创造将更多地依赖于实质而非叙事。
亚马逊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发布了一封致股东信,与加密货币行业和当今环境非常契合。本杰明·格雷厄姆对市场的洞见依然适用:“短期来看,市场是一台投票机;长期来看,它是一台称重机。”
尽管短期内市场存在波动,但基本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劲:
-
约占互联网用户总数10%(超过7亿)的比特币和加密货币用户,与2003年的互联网普及率相似。新兴市场的用户群体增长最快。
-
机构投资者的采用才刚刚开始:包括哈佛大学捐赠基金在内的几家主要投资者公开持有大量加密货币。
-
区块链正在从类似互联网时代的“拨号上网”迈向“宽带时代”,每秒可处理 3400 笔交易,超过了Stripe和纳斯达克的峰值处理速度。
-
随着Stripe和Klarna等公司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支付和金融服务,去中心化金融(DeFi)正在成为Fintech 2.0。
-
Polymarket和Helium等消费产品正悄然利用区块链后端技术重塑媒体和电信行业。Helium为拥有超过100万日活跃用户的草根5G网络提供支持,而Polymarket则利用众包智慧来精准预测世界大事。
以下是杰夫·贝佐斯那封致股东的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名誉权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qklwk88@163.com,本站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处理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