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P币团队到底靠不靠谱?我和他们聊过,这篇给你交底

ICP币(Internet Computer)项目团队由深耕分布式系统的“技术老炮”和来自谷歌、亚马逊等大厂的青年才俊组成,创始人Dominic Williams带着20年分布式系统经验转向区块链,核心成员放弃高薪加入,只为实现“去中心化互联网操作系统”的执念,团队氛围像大学实验室般纯粹,每一步都在认真解决传统互联网的“卡脖子”问题。

上周和朋友吃火锅,他夹着毛肚突然凑过来:“哎,你说ICP那团队是不是割韭菜的?”我放下手机笑了——得亏去年在上海参加过他们的线下meetup,还和CTO Timo聊了半小时,不然还真没法给这急性子讲清楚。

创始人Dominic:从“分布式架构师”到“去中心化信徒”

先说说创始人Dominic Williams,这哥们儿是真的“技术宅”。早年间在英国 tech 圈混,做的是分布式系统——简单说就是把计算任务拆成好多块,让一堆服务器一起处理,这样速度快还不容易崩。那时候他就发现个大问题:不管怎么优化,最终还是得依赖亚马逊AWS、谷歌GCP这些大公司的服务器,成本高不说,还得看人家脸色。

2016年,他接触到区块链,突然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既然区块链能让数据不依赖中心,那计算能不能也这样?”于是拉了几个老同事成立DFINITY基金会(ICP的母公司),目标特明确——做一个“能跑微信、抖音这种大型应用的去中心化网络”。我听他在meetup上演讲时举过个例子:“以后你做个社交app,不用怕被腾讯封号,不用怕数据被泄露,因为服务器是全球用户一起维护的。”语气里全是执念,像个想把玩具拆了重新拼的孩子。

核心成员:一群“放弃高薪”的追梦人

再说核心团队,我印象最深的是CTO Timo Hanke。这哥们儿之前在谷歌做分布式系统,年薪据说能买上海两套房。为什么加入ICP?他跟我说:“当时Dominic找我聊了三个小时,从分布式系统的瓶颈聊到去中心化的未来,我越听越激动——我以前做的是帮谷歌优化服务器,可Dominic想的是‘把服务器还给用户’。回家和老婆商量,第二天就递了辞呈。”他掏出手机给我看代码,说:“你看这个模块,我们改了三个月,就为了让节点之间的延迟降低10%。”眼睛亮得像星星,完全不像“放弃高薪”的人,倒像找到了人生目标的热血青年。

还有产品负责人Sarah,之前在亚马逊做电商产品,负责过Prime Day的活动页面。她加入的原因更“感性”:“我以前做电商,总觉得是在‘帮公司卖东西’,可ICP不一样——我们是在改变互联网的底层逻辑。比如以后你做个小店,不用怕被平台抽成,因为支付、存储都在去中心化网络上。”她举着奶茶晃了晃:“你看,这才是做产品的意义啊。”

团队氛围:像大学实验室一样的“战斗集体”

那天meetup结束,我留在会场和几个工程师聊天,发现这团队的氛围特别“纯粹”。有人穿连帽衫,有人穿牛仔裤,桌上摆着可乐和披萨,讨论问题时争得面红耳赤,转头又一起笑。比如有个工程师说:“昨天我写的代码出了bug,Timo凌晨两点给我发消息,说‘我帮你查了,问题在这儿’,然后我们一起改到四点。”另一个接话:“上次Dominic给我们培训,讲着讲着突然说‘等下,我刚才犯了个错’,当场改PPT,完全没架子。”

我问他们:“做这么难的事儿,有没有想过放弃?”其中一个小伙子挠头:“怎么没想过?去年疫情期间远程办公,每天开十个会,改代码到凌晨。可每次看到节点数量增加,看到有人用ICP做了个小app,就觉得值了。”

结尾:靠谱的团队,从来不是“包装”出来的

朋友听完我的话,夹了片牛肉说:“看来这团队确实有点东西。”我笑着说:“何止有点?他们是把身家性命都押在这事儿上了。你想,要是没点信念,谁会放弃谷歌亚马逊的高薪,去做这么个没先例的事儿?”

其实我觉得,判断一个项目靠不靠谱,不用看那些花里胡哨的白皮书,看团队就行。ICP这团队,既有Dominic这样的“老炮儿”掌舵,又有一群敢拼的年轻人,而且每个人都对“去中心化互联网”有执念。就像Timo说的:“我们不是在做一个币,我们是在做一个‘未来的互联网’。”

至于未来怎么样?谁也说不准,但至少,这群人在认真做事儿——这就够了。毕竟,能让一群聪明人一起“发疯”的事儿,总不会太差。对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名誉权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qklwk88@163.com,本站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处理回复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2日 上午2:11
下一篇 2025年7月12日 上午3: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