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以来,美元汇率像坐了辆“情绪过山车”,一会儿涨得让人眼晕,一会儿跌得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这背后藏着美元“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它不是普通货币,更像全球经济的“安全垫”。本文用外贸朋友的货款损失、留学同学的换汇经历,甚至我妈想存美元的小念头,聊聊冲突怎么搅动了美元汇率,以及这事儿和我们普通人的日子有啥关系。
前几天和做外贸的老张撸串,他咬着烤串儿骂骂咧咧:“上周刚签的欧元订单,今天换算成人民币少了8万!客户说现在只信美元,非要把付款货币改成美元,我能咋办?”我问他:“这和俄乌打仗有啥关系?”他翻了个白眼:“你没看新闻啊?俄罗斯被制裁后,欧元区的能源价格涨得没边儿,客户怕欧元变‘废纸’,都往美元里钻!”
这事儿让我想起我妈上周的电话:“闺女,你说现在换点美元存着行不行?我看邻居阿姨换了,说以后去欧洲旅游能省点钱。”我笑着说:“妈,你那点旅游钱犯不着,但你别说,这美元最近确实涨得凶。”
其实不止老张和我妈,我有个同学在日本留学,去年底想换日元交学费,结果眼睁睁看着美元兑日元从110涨到150,换100万日元多花了快3万人民币。他在朋友圈吐槽:“早知道夏天换就好了,现在亏得我想把课本卖了凑学费!”
为啥俄乌冲突一爆发,美元汇率就跟坐了火箭似的?得先搞明白一个词——“储备货币”。简单说,就是各国央行手里必须存的“硬通货”,比如中国央行存了万亿美元,美国央行存了欧元,为啥?因为万一遇到国际支付危机,比如要进口石油、偿还外债,得用大家都认的货币。而美元,就是全球最“硬”的储备货币——不管你买沙特的石油、德国的汽车还是日本的芯片,90%以上都用美元结算。就像你去菜市场买菜,得用人民币,而国际市场的“菜市场”,通用货币是美元。
那俄乌冲突怎么影响美元的?首先是“避险需求”。打仗这事儿,最让人怕的就是“不确定性”。比如去年2月冲突刚爆发,全球投资者都慌了:买欧洲的股票怕被制裁牵连,买俄罗斯的资产怕被冻结,买新兴市场的货币怕贬值——那钱往哪儿放?当然是往“安全的地方”放。而美元,就是全球公认的“安全屋”。就像你家楼下着火了,你肯定往小区门口的保安室跑,而美元就是那个“保安室”。所以去年3月,美元指数(衡量美元对其他货币强弱的指标)一下涨到了20年新高,1欧元只能换1.05美元,比之前少了快10%。
其次是“能源价格”。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冲突后西方对俄制裁,导致能源价格暴涨。比如去年夏天,欧洲的天然气价格比2021年涨了10倍!而石油和天然气的交易,几乎都用美元结算。欧洲国家要从美国买液化天然气,得用美元付账;发展中国家要进口石油,也得用美元换。这样一来,全球对美元的需求突然变多了,就像菜市场里的白菜突然涨价,因为大家都要买,美元的“价格”(汇率)自然就涨了。
还有“美联储的加息”。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上涨,进而推高了全球通胀——比如美国的通胀率去年达到了40年新高。为了抑制通胀,美联储开始不断加息,从2022年3月到2023年5月,连续加了10次息,把利率从0%提到了5.25%。加息意味着什么?就是你把钱存到美国银行,能拿到更高的利息。所以全球的投资者都愿意把钱换成美元,存到美国,这样美元的需求又增加了,汇率接着涨。
这些变化,其实离我们普通人不远。比如你想出国旅游,美元涨了,换同样的美元得花更多人民币。比如去年换1万美元要7万多,现在得8万多,相当于多花了一个月的工资。再比如进口车,比如特斯拉,它的成本是用美元计算的,美元涨了,车价肯定得涨——去年Model 3在中国的起售价是27万,现在涨到了29万,就是因为美元汇率涨了。还有做外贸的老张,他收欧元的话,换算成人民币就少了,利润变薄了,所以他现在和客户谈订单,都要求用人民币结算,说这样能避开美元波动的风险。
其实啊,汇率这事儿就像“蝴蝶效应”——俄乌冲突是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最后风却吹到了我们的钱包里。不过也不用太担心,毕竟汇率波动是正常的,只要不是大额投资,普通人该咋过咋过。倒是我妈,听了我的解释后,说:“那我还是不换美元了,万一跌了呢?不如存点人民币,踏实。”
你看,老百姓的智慧就是这么实在——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乱,守住自己的小日子才是最重要的。至于美元汇率?就让它涨涨跌跌去吧,反正我们的日子,还是要好好过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名誉权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qklwk88@163.com,本站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处理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