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元化来了?聊聊美元储备的未来,其实和你我都有关

本文结合日常换汇经历、外贸朋友的真实故事及市场观察,探讨去美元化背景下美元国际储备地位的未来趋势——美元仍将保持全球储备核心,但国际储备体系会从“美元独大”转向“多元共存”,普通人可从换汇、旅游、外贸等日常场景中感知这一变化,无需过度焦虑,保持资产分散更重要。

上周帮妈妈去银行换美元,柜员小姐姐一边敲键盘一边笑着说:“阿姨,现在很多人换欧元或者日元呢,您要不要考虑分散一点?”妈妈举着身份证愣了愣:“美元不是一直最靠谱吗?”我突然意识到,“去美元化”这个听起来像财经新闻里的大词,其实已经悄悄钻进了我们的日常。

先说说我身边的“去美元化”小事儿
我有个做服装外贸的发小,以前和东南亚客户做生意,微信里永远存着美联储加息的日历。“每次结算都像拆盲盒,”他以前总吐槽,“美元一涨,利润就没了三分之一。”今年春天再见他,这家伙居然在朋友圈晒起了人民币收款截图:“客户主动提的,说用人民币结算省手续费,还不用担心里程碑式的汇率波动。”我问他:“那美元不用了?”他摇头:“大单子还是美元,但小单子基本都用人民币了,像泰国、越南的客户,现在都认人民币。”

还有去年去泰国旅游,我提前换了两千美元现金,结果到了清迈,路边卖芒果饭的阿姨看见我掏美元,摆手说:“RMB可以吗?”连商场里的化妆品柜台都贴着“支持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标语。我当时拿着美元站在街头,突然觉得:原来去美元化不是什么国家之间的“较劲”,而是普通人用脚投票的结果——谁方便、谁稳定,就用谁。

美元为啥还是“老大哥”?其实有它的底气
既然大家都在找替代,那美元为啥还没倒?我问过做金融的表姐,她用“吃饭”打了个比方:“你习惯了每天吃米饭,突然让你改吃面包,肯定不舒服。美元就是那个‘米饭’,因为它有两个别人比不了的优势。”

第一个是“变现快”。比如你手里有美债,想卖的话,分分钟就能找到买家;想投股票,苹果、微软这些全球顶尖公司都在美股,随便买。用表姐的话说:“美元资产的流动性,就像你家楼下的便利店,24小时开门,随时能买能卖。”

第二个是“惯性”。比如石油,虽然现在俄罗斯、沙特开始用本币卖石油,但大部分国家还是用美元结算。这就像你去超市买东西,习惯了用微信支付,突然让你用现金,你得翻半天钱包不是?

未来的趋势:美元还是老大,但“小弟”越来越多
那美元的储备地位会一直稳下去吗?我查了点数据,发现最近几年,各国央行都在悄悄“分散资产”。比如中国,黄金储备从2016年的1842吨涨到了2023年的2113吨;俄罗斯更狠,直接把美元储备从2014年的40%降到了2023年的10%以下,换成了欧元、人民币和黄金。

还有人民币,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用它做贸易结算。比如巴西和中国,2023年用本币结算的贸易额占了总贸易额的35%;沙特也开始用人民币买中国的汽车和机械。表姐说:“人民币就像班里的新同学,虽然还没当班长,但已经开始发言了。”

那未来的储备体系会是什么样?我觉得可能像“小区里的商店”:美元还是最大的超市,什么都有;欧元是便利店,方便快捷;人民币是水果店,新鲜实惠;黄金是保险箱,放着安心。各国央行会把储备分成几部分,比如30%美元、20%欧元、15%人民币、10%黄金,这样就算其中一个出问题,也不会亏太多。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该怎么办?
其实不用太焦虑美元会不会倒。比如换汇,像柜员小姐姐说的,可以分散一点,比如换点美元,再换点欧元或者日元;投资的话,可以买一点QDII基金(比如投美股、欧股的),或者持有一些黄金ETF,这样就算美元跌了,也有其他资产对冲。

我妈听了我的建议,最后换了一千美元,再加五百欧元。她笑着说:“反正都是存着,分散点更放心。”你看,连我妈都懂的道理,其实就是“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最后想说的话
去美元化不是“打倒美元”,而是“多一个选择”。就像以前我们只能用现金,现在可以用微信、支付宝、信用卡,选择多了,生活才会更方便。美元可能不会像以前那样“一家独大”,但也不会消失——它会和欧元、人民币、黄金一起,组成一个更多元的储备体系。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不管美元地位怎么变,只要保持资产分散,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够了。毕竟,钱是为了让生活更舒服的,不是吗?

(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名誉权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qklwk88@163.com,本站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处理回复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8日 下午7:11
下一篇 2025年7月18日 下午8: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