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 DAI/USDT 兑换计算器
DAI DAI
USDT USDT
汇率: 1 DAI = 0.99935 USDT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戴币 币种简称 DAI
英文名称 Dai Stablecoin 核心算法 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约
共识机制 去中心化抵押发行 区块链平台 Ethereum、Polygon等多链
发行总量 无固定总量(根据抵押动态调整) 流通量 随抵押规模动态变化(可通过官方查询实时数据)
发行时间 2017年 上架交易所 Binance, HTX, OKEX, Gate等
概念板块 稳定币, DeFi, 以太坊生态, 多链资产

交易所行情

交易平台 交易对 24小时交易量(USDT) 交易量占比
HTX
DAI/USDT $12,300,471
74.80%
MEXC Global
DAI/USDT $2,456,474
14.94%
OKEX
DAI/USDT $837,584
5.09%
Bybit
DAI/USDT $420,355
2.56%
Bitget
DAI/USDT $215,052
1.31%
Gate
DAI/USDT $214,130
1.30%

币种介绍

DAI 币:去中心化稳定币的标杆与 DeFi 生态基石
一、币种基础概况
DAI 币(代币符号:DAI)MakerDAO 协议发行的去中心化抵押型稳定币,核心定位是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 “无需信任背书的价值稳定”,解决传统法币稳定币依赖中心化机构信用的痛点,成为连接加密资产与现实价值的去中心化桥梁。MakerDAO 作为 DeFi 领域的 “稳定币开创者”,凭借 “超额抵押 + 算法调节” 的创新模式,构建了首个完全由社区治理的稳定币体系,而 DAI 则是该体系中锚定美元价值、承载生态流通的核心载体。
在代币供应机制上,DAI 采用弹性总量设计,无固定发行上限,其流通量完全由市场供需与抵押资产规模动态调节,通过算法机制实现与美元的 1:1 锚定。与 USDT、USDC 等中心化稳定币不同,DAI 的发行无需依赖传统金融机构的储备金背书,而是通过用户质押 ETH、WBTC 等加密资产生成 —— 用户在 MakerDAO 存入足额抵押资产后,智能合约自动 mint 相应额度的 DAI,还款时则销毁同等数量的 DAI 并支付手续费,形成 “质押 – 生成 – 销毁” 的闭环流通机制。
目前,DAI 已覆盖 Binance、Kraken、Coinbase 等全球头部交易所,同时在 Uniswap、Curve 等去中心化交易所提供 DAI/ETH、DAI/USDC 等核心交易对。依托 MakerDAO 超 90 亿美元的抵押资产规模,DAI 稳居去中心化稳定币市值首位,截至 2025 年,其流通量已突破 58 亿美元,成为 DeFi 生态中应用最广泛的去中心化价值媒介,兼具价值存储、交易结算、抵押担保等核心功能。
二、核心机制支撑:去中心化稳定的三重保障
MakerDAO 的机制设计围绕 “实现无信用背书的价值稳定” 展开,其精密的制度安排为 DAI 的锚定稳定性提供了坚实基础,主要核心机制包括:
  1. 超额抵押与动态清算机制:价值稳定的核心防线
针对加密资产价格波动大的特性,MakerDAO 建立了严格的超额抵押制度:用户生成 DAI 时,抵押资产价值必须显著高于所借 DAI 额度,主流抵押资产的初始抵押率普遍设定在 120%-150%。当抵押资产价格下跌导致抵押率低于清算线(通常为 110%-120%)时,智能合约将自动触发清算程序 —— 抵押资产被拆分拍卖,所得资金优先用于偿还 DAI 债务并销毁对应代币,同时对抵押人收取清算罚金(通常为 5%)。这一机制确保即使在极端市场行情下,DAI 也能获得足额资产背书,2022 年加密市场暴跌期间,DAI 抵押资产覆盖率仍维持在 145% 以上,未发生脱锚风险。
  1. Maker 治理体系:社区主导的参数调节引擎
DAI 的稳定运行依赖 MakerDAO 的去中心化治理体系,MKR 代币持有者通过投票决定核心协议参数:包括可接受的抵押资产种类、抵押率标准、清算参数、稳定费率(生成 DAI 的借贷成本)等。治理投票采用 “提案 – 投票 – 执行” 的透明流程,任何社区成员均可提交提案,投票权重与持有的 MKR 数量成正比。2025 年 MakerDAO V2.0 版本升级后,新增 “风险治理模块”,允许社区动态调整不同资产的风险权重,进一步提升了 DAI 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例如针对 ETH 上海升级事件,社区通过紧急提案将 ETH 抵押率临时上调至 140%,有效规避了潜在风险。
  1. 多资产抵押池与去中心化架构:抗风险能力的底层支撑
为降低单一资产波动风险,MakerDAO 构建了多元化抵押资产池,除核心的 ETH、WBTC 外,还纳入了 USDC、GUSD 等合规稳定币及 LINK、AAVE 等优质治理代币,抵押资产种类已扩展至 18 种。在技术架构上,MakerDAO 采用 “多智能合约模块化” 设计,核心合约经过 Trail of Bits、OpenZeppelin 等顶级审计机构的多轮审计,且关键操作需通过社区多签确认。截至 2025 年,MakerDAO 协议未发生过智能合约漏洞导致的资产损失事件,其去中心化架构成为抵御单点风险的关键保障。
三、生态体系:贯穿 DeFi 全场景的价值枢纽
DAI 的生态价值源于其在 DeFi 生态中的基础性地位,目前已形成以 MakerDAO 为核心,覆盖借贷、交易、理财等多场景的应用网络:
  1. 核心生态:MakerDAO 的 DAI 循环体系
作为生态基石,MakerDAO 通过三大功能驱动 DAI 的需求与流通:
  • 抵押借贷核心场景:用户通过抵押加密资产生成 DAI,实现 “资产盘活”,例如 ETH 持有者可通过质押 ETH 获取 DAI,用于投资其他资产或日常支付,目前该场景贡献了 DAI 流通量的 72%。
  • 稳定费率调节机制:社区通过调整稳定费率引导市场供需 —— 当 DAI 价格高于 1 美元时,降低费率鼓励用户生成 DAI 增加供给;当价格低于 1 美元时,提高费率抑制供给并刺激偿还,2025 年 5 月曾通过费率上调 0.5 个百分点,使偏离 0.98 美元的 DAI 在 48 小时内恢复锚定。
  • 国库收益再分配:MakerDAO 将稳定费率、清算罚金等收入纳入国库,一部分用于 MKR 回购销毁,一部分通过 “Dai Savings Rate(DSR)” 返还给 DAI 持有者,目前 DSR 收益率稳定在 2.1%,吸引超 12 亿美元 DAI 存入。
  1. 合作伙伴:DeFi 生态的深度渗透
DAI 通过广泛集成成为 DeFi 生态的 “基础货币”,核心合作体系包括:
  • 借贷协议核心资产:在 Aave、Compound 等头部借贷平台,DAI 是最主要的借贷资产之一,截至 2025 年,Aave 平台 DAI 借贷池规模达 19 亿美元,占其稳定币借贷总量的 34%。
  • 交易与流动性网络:Curve 的 DAI/USDC/USDT 三池是稳定币交易的核心枢纽,日交易量超 8 亿美元;Uniswap V3 的 DAI/ETH 交易对提供了深度流动性,滑点普遍低于 0.1%。
  • 跨生态场景延伸:DAI 已接入 Chainlink 预言机网络确保价格数据准确,支持 MetaMask、Trust Wallet 等主流钱包存储,同时在链游、NFT 市场等场景作为支付手段,例如 OpenSea 允许创作者以 DAI 结算 NFT 销售收入。
四、代币经济模型:供需平衡与生态共生的动态设计
DAI 的经济模型以 “市场驱动、社区自治、动态平衡” 为核心,通过 “弹性供给 + 激励调节 + 风险共担” 三大机制实现可持续运行:
  1. 弹性供给与锚定调节:响应市场需求的自适应机制
DAI 的总量随市场需求动态变化,无固定发行上限,其供给调节完全由智能合约与市场行为驱动:当市场对 DAI 需求增加时,用户会主动质押资产生成更多 DAI,推动流通量上升;当需求下降时,用户偿还债务销毁 DAI,流通量随之收缩。这种弹性设计使 DAI 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2024 年 DeFi 牛市期间,DAI 流通量从 32 亿美元增至 58 亿美元,增幅达 81%,有效满足了生态扩张需求。
  1. 激励与惩罚机制:引导理性市场行为
为维护生态稳定,MakerDAO 建立了双向激励体系:对按时偿还 DAI 的用户收取合理稳定费率,对参与清算的用户给予奖励(清算资产折价 10%-15%),同时对抵押不足的用户处以罚金。此外,DSR 机制为长期持有 DAI 的用户提供稳定收益,截至 2025 年,DSR 已累计为用户发放超 1.2 亿美元收益,显著提升了 DAI 的持有意愿。
  1. 风险共担与价值捕获:MKR 与 DAI 的共生关系
DAI 的经济体系中,MKR 代币承担 “风险 absorber” 角色 —— 当极端行情导致清算资金不足以覆盖 DAI 债务时,智能合约将自动增发 MKR 并拍卖筹集资金,MKR 持有者通过承担潜在稀释风险获取治理权与国库收益分成。这种设计使 MKR 与 DAI 形成共生关系:DAI 应用越广泛,MakerDAO 收益越高,MKR 价值随之提升;而 MKR 持有者的有效治理,又保障了 DAI 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