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缩表政策对长期美元汇率的影响:我朋友用一顿火锅钱讲明白了

美联储缩表是通过出售持有的债券等资产,收回市场上的美元流动性的操作。长期来看,缩表会减少美元供应,结合美国经济基本面(如GDP增长、失业率)及全球资本流动,通常会推动美元汇率走强,但短期波动需考虑贸易摩擦、疫情等因素。普通人理解这一关系,不用纠结专业术语,看美国经济实力和市场供需就够了。

前几天和朋友小张在巷口火锅店聚餐,他举着冰啤酒得意:“这顿我包了!多亏去年换的1万美元,现在卖了刚好够付账单。”问他怎么踩准点,他拍着大腿说:“还不是盯着美联储缩表?我早说这政策会让美元涨,你们还笑我瞎折腾。”

先搞懂:美联储缩表到底是啥?像你把定期存款取出来

我夹了片烫得卷起来的毛肚,凑过去问:“缩表听着跟会计术语似的,是不是美联储没钱了?”小张翻了个白眼:“亏你还学过经济,缩表就是美联储把手里的‘家产’(比如美国国债、房贷支持证券)卖掉,把市场上的美元收回来——就像你把存了三年的定期取出来,家里的现金变少了,市场上的美元也变少了。”

我突然反应过来:“哦,原来缩表是主动‘收水’啊?比如疫情期间美联储印了好多钱,现在怕通货膨胀,就把钱收回来?”小张点头:“对,2022年美联储开始缩表,每个月卖几十亿美元的债券,就是为了给过热的经济‘降温’。”

缩表怎么影响美元汇率?像菜市场的白菜涨价

“那缩表和美元汇率有啥关系?”我追问。小张放下筷子,用火锅做比喻:“你看这锅里的羊肉,要是老板突然说‘今天只剩10盘’,而我们都想吃,那羊肉肯定要涨价对吧?美元也是一样——缩表让市场上的美元变少了,要是其他国家的货币(比如欧元、日元)还在放水,那美元相对于这些货币就会变值钱。”

他翻出手机给我看2017-2019年的汇率走势:“比如第一次缩表的时候,欧洲央行还在印钱,美元对欧元从1.18涨到1.25,涨了差不多6%。我去年换美元的时候,刚好赶上第二次缩表,汇率是6.7,现在都7.1了,这不就赚了4000块?刚好够请你们吃顿好的。”

我朋友的真实案例:缩表让他赚了火锅钱,但中间也慌过

小张说,其实他一开始也没底。2022年美联储刚宣布缩表的时候,他听说“缩表会让股市暴跌”,犹豫了好几天才去银行换汇。结果换了没俩月,美元汇率跌了0.2,他天天盯着手机看,生怕亏了。

“后来我想通了,”小张夹了块牛肉,“缩表是长期政策,短期波动很正常。关键要看美国经济行不行——2023年美国失业率才3.5%,GDP增长2.4%,比欧洲、日本都好,资本肯定往美国跑,美元能不涨吗?”

果然,到了2023年底,美元汇率又涨回来了,小张赶紧卖了一部分,刚好够请我们吃火锅。“你看,”他笑着说,“只要抓住长期趋势,短期的波动都是浮云。”

长期来看,美元汇率靠的是“硬实力”,不是缩表本身

我问小张:“那要是美联储停止缩表了,美元会不会跌?”他想了想,说:“其实缩表只是个‘工具’,真正决定美元长期价值的,是美国的经济实力。比如,美国有苹果、微软这些世界级企业,有硅谷的科技优势,有全球最多的人才,这些才是美元的‘底气’。”

他举了个反例:“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美联储扩表(和缩表相反),印了好多钱,但因为美国经济太差,美元还是跌了。而2017年缩表的时候,美国经济在复苏,所以美元涨了。所以啊,缩表能不能让美元涨,得看经济给不给力。”

最后想说:普通人不用慌,常识比政策更管用

吃完火锅,小张拍了拍肚子说:“其实我也不是什么专家,就是相信常识——物以稀为贵,美元变少了会涨;经济好的国家,货币会强。你们要是想换美元,不用天天盯着美联储的公告,看看美国的GDP增速、失业率,或者有没有新的科技突破(比如AI),比啥都强。”

我笑着说:“那下次美联储再缩表,我也跟着你换美元?”小张摆手:“别冲动,得看时机。比如现在美国经济还不错,但要是哪天经济下滑了,缩表可能会变成‘利空’。反正记住,投资不是赌博,得看长期趋势。”

走出火锅店,风有点凉,但我心里挺清楚的——美联储缩表这事儿,其实没那么复杂。就像小张说的,只要抓住“美元供需”和“美国经济实力”这两个关键点,就算不懂专业术语,也能判断个大概。下次要是有人和你聊起缩表,你可以用火锅钱的例子告诉他:“这政策啊,就是让美元变值钱的一个原因,但关键还是得看美国经济能不能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名誉权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qklwk88@163.com,本站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处理回复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7日 下午10:11
下一篇 2025年7月17日 下午11: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