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搜网报道:2021年那个牛市顶点,我在新加坡的酒店里,看着bnb币(也就是币安币)的K线从600刀一路飙到690,当时我手里的仓位其实已经翻了五倍,但就是舍不得止盈,现在想想,那真是被贪婪冲昏了头。
你看啊,当时币圈到处都是FOMO(害怕错过)的情绪,社群里每天都有人晒bnb的收益,说币安的生态多厉害,Launchpad上的项目一抢而空。我当时也觉得,bnb作为平台币,有交易手续费分红、销毁机制,基本面确实不错,但说实话,我忽略了一个点——市场的疯狂是会透支未来的。就像2017年比特币到2万刀时一样,情绪主导的上涨,逻辑上再通顺,也得考虑“顶点”什么时候来。
后来2022年熊市来了,bnb一路跌到200刀以下,我中间补过仓,但第一次止盈没执行,利润回吐了大半。那次教训让我明白,再好的标的,也得看市场周期,不能光看基本面。就像bnb,它的价值依托于币安的生态,但加密货币市场的杠杆和情绪放大效应,能把基本面的优势在牛市放大,熊市也放大风险。我当时要是能想起2018年熊市的惨状,可能就不会那么贪心了。
还有一次,2019年币安推出BSC(币安智能链)的时候,我其实犹豫过要不要加仓bnb。当时以太坊的gas费高得吓人,BSC的低手续费吸引了很多开发者和用户,我身边有个老伙计,他all in了bnb,说这是“以太坊杀手”的机会。我当时没敢那么激进,只加了一点仓位,现在回头看,那次保守其实是对的,因为后来BSC虽然火了,但竞争也来了,Solana、Avalanche都在抢市场,平台币的竞争格局比我想象的复杂。说白了,单一标的的逻辑再强,也架不住行业竞争和监管的变数。
现在美联储加息的周期里,加密货币整体都承压,bnb也不例外。但咱们实话实说,平台币的逻辑还是在的,交易平台的用户量、生态活跃度是它的底气。不过我现在更关注的是,币安的合规问题,还有行业监管的变化,这些外部因素有时候比技术面、基本面更能影响价格。就像2023年币安被监管调查的时候,bnb的价格波动比市场整体还大,这时候就得考虑,风险是不是超过了收益。
投资这玩意,最后比的不是谁拿的标的多好,而是谁更能控制自己的欲望,谁更懂“周期”这两个字。bnb币的故事,其实也是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缩影,狂热时别忘风险,低迷时也别丢了常识。你说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名誉权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qklwk88@163.com,本站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处理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