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镑跌得像滑梯,中国出口企业的“赚”与“亏”:听做玩具外贸的老张唠唠实嗑

近期英镑汇率持续走弱,对中国出口企业而言,既因“英国市场购买力相对提升”带来订单增长的短期利好,也因“英镑收款兑换人民币缩水”引发利润挤压的风险。本文通过外贸从业者的真实经历,拆解英镑下跌背后的“甜”与“痛”,用生活化的故事讲清汇率波动对出口企业的实际影响。

上周六晚上,我在小区楼下的烧烤摊碰到老张,他正对着烤茄子发呆,手里的啤酒杯晃了晃,苦笑着说:“兄弟,你说这英镑咋跟坐了跳楼机似的?我那批明天要发往曼彻斯特的毛绒兔子,合同签的是11英镑一只,上星期算还能赚18块人民币,今天汇率一查——8.1了!一只直接少赚4块,15万只就是60万,够我给车间买两台新缝纫机了。”

老张做了8年玩具出口,客户主要是英国的大型超市,他的吐槽里藏着最真实的“汇率江湖”——英镑下跌这事儿,不是电视剧里的“利好利空”口号,是真真切切砸在企业账本上的“真金白银”。

先说说“赚”的部分,老张眼睛亮了亮:“上星期有个英国老客户,本来要下20万英镑的订单,看完汇率直接加到35万,说我们的价格比德国供应商便宜了15%,刚好能补上他们的圣诞库存缺口。还有几个新客户,从亚马逊上找到我们,开口就问‘能不能按现在的汇率再让两个点?’,虽然没让,但订单还是签了——毕竟对他们来说,买中国玩具跟捡便宜似的。”

这逻辑特接地气:英镑跌了,相当于中国产品在英国市场“自动打折”。比如一只毛绒兔子,中国生产成本是70块人民币,以前卖11英镑(约96.8元),赚26.8元;现在11英镑只能换89.1元,虽然赚得少了点,但对英国客户来说,比之前便宜了7.7元,自然愿意多买。就像你去免税店买化妆品,要是韩元跌了,你是不是也会多拿两瓶?

但“亏”的部分,老张揉了揉太阳穴:“上个月收了一笔50万英镑的货款,当时汇率还是8.6,本来能换430万人民币,结果客户拖延了一周才打款,汇率跌到8.2,直接少了20万。更糟的是,我这批货的布料是从印度进的,用美元支付,美元兑人民币没怎么变,相当于成本没降,但收入少了,利润直接被啃掉一块。”

还有更闹心的——有些企业为了抢订单,签了“固定英镑价格”的长期合同,要是英镑一直跌,后面的货款只会越换越少。老张说他隔壁做服装出口的老王,去年签了个一年的大订单,每批货按9英镑一件结算,当时汇率8.8,现在跌到8.1,每批货都要亏6.3元,“老王现在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看汇率,烟抽得比以前多了一倍”。

其实汇率这事儿,就像天气,你没法控制它下雨还是出太阳,但能提前带伞。老张现在学精了,每次签合同前都会和客户商量“汇率浮动条款”,比如如果英镑跌超过5%,就调整价格;或者提前和银行做“远期结汇”,就是先约定一个汇率,不管以后跌多少,都按这个价把英镑换成人民币,“就像给货款买了个‘保险’,虽然要花点手续费,但总比亏得肉疼强”。

那天晚上,老张喝到最后,把杯子里的啤酒一口干了,笑着说:“其实英镑下跌也不是全坏,至少让我知道,做外贸不能光盯着订单量,还得盯着汇率。以前我总觉得‘订单多就是赚’,现在才明白,要是汇率没控制好,赚的钱可能还不够填汇率的坑。”

临走的时候,他拍了拍我的肩膀:“下次要是听到有人说‘英镑跌了,出口企业都赚翻了’,你就把我的故事告诉他——这钱,得攥紧了才是自己的。”

是啊,商业世界里从来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就像老张说的,英镑下跌是“甜”还是“苦”,全看企业会不会“算计”。毕竟,能在波动里站稳脚跟的,才是真正的“外贸老炮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名誉权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qklwk88@163.com,本站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处理回复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8日 下午4:40
下一篇 2025年7月18日 下午5: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