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和法币的核心区别在于“背书”——法币是国家信用兜底的“官方钱”,比如人民币、美元,日常消费、转账都能用;稳定币是区块链上的“数字 IOUs”,比如USDT、USDC,号称和法币1:1挂钩,但其实是企业或机构发行的,风险更高。普通人选哪个?日常用肯定选法币(方便、安全),想玩虚拟货币可以用靠谱稳定币(比如USDC),但别把身家放进去。
前几天我妈拿着手机凑到我跟前,手指戳着微信里的“数字人民币”图标问:“这是不是你们年轻人说的‘稳定币’?我看群里有人说这东西能升值?”我差点把刚喝的可乐喷出来——合着我妈把国家发的数字人民币和网上的稳定币搞混了!其实不止她,我身边好多朋友都分不清这俩,要么觉得“都是数字钱,没区别”,要么听说“稳定币能赚钱”就瞎买,结果踩了坑。
今天我就用自己和朋友的真实经历,跟你唠唠稳定币和法币到底有啥不一样,普通人到底该选哪个用。
先搞懂:稳定币和法币,根本不是一类东西
法币这东西,你每天都在用——钱包里的现金、微信支付宝里的余额、银行卡里的钱,都是法币。说白了,它就是国家“盖章”的钱,比如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的,美元是美联储发的,背后靠的是国家信用和经济实力兜底。你存银行里的钱,就算银行倒闭了,还有存款保险赔(50万以内100%赔),踏实得很。
稳定币呢?它是“区块链世界的法币替代品”,比如最有名的USDT(泰达币)、USDC(美元硬币),号称“1枚等于1美元”。但它不是国家发的,是企业或机构发的——比如USDT是泰达公司发的,USDC是 Circle 公司发的。它们说“每发1枚稳定币,就存1美元在银行里”,但其实这事儿没人能100%监督,比如去年泰达公司就被曝过“储备资产里有不少垃圾债券”,差点崩了。
我自己就踩过稳定币的坑。去年想试试虚拟货币,先买了1万USDT存到某个小平台里,结果没过俩月,平台跑路了!我急得半夜给客服发消息,结果对方直接把我拉黑。后来还是找了懂行的朋友,才知道小平台的稳定币根本没保障,人家说卷钱就卷钱,你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反观法币,我妈把钱存工行,哪怕柜员多给了100块,银行都得打电话让她退回去——这就是国家信用的力量。
普通人用:选稳定币还是法币?看“场景”就对了!
好多人问我:“我要不要把工资换成稳定币?听说能保值?”我直接跟他说:“别瞎搞!”稳定币压根不是给普通人日常用的,它的主要用途是“虚拟货币交易”——比如你想卖比特币,得先换成USDT,再提现成法币。要是你想用稳定币买奶茶、付房租,那简直是“鸡同鸭讲”:我上次在楼下奶茶店试了一下,老板盯着我的手机屏幕问:“这USDT是啥?能扫微信吗?”我脸都红了,赶紧掏手机扫微信付了钱。
那普通人什么时候能用稳定币?就俩场景:
1. 玩虚拟货币的时候,用靠谱的稳定币当“中间媒介”
比如你想投点比特币,可以先把法币换成USDC(注意,选Coinbase、币安这种大平台的稳定币,别选小平台的),然后用USDC买比特币。等你想卖的时候,再换成USDC提现成法币。这样比直接用法币买更方便,因为虚拟货币交易所大多用稳定币结算。但记住:别把超过10%的资产放稳定币里,毕竟它不是国家兜底的,万一发行方倒闭,你的钱就没了。
2. 偶尔跨境转账,用稳定币省点手续费
比如我有个朋友在日本留学,以前给家里打钱,用银行转账要收1%的手续费,还得等3天。后来他用USDC转账,手续费才几块钱,几分钟就到了。但这仅限于“小额”,要是转个几万块,还是用法币转账更安全——毕竟稳定币的交易记录是公开的,万一被黑客盯上,得不偿失。
结尾:普通人的钱,还是“稳”字当头
我妈听我讲完,拍了拍胸口说:“幸亏我没买那个什么稳定币!还是存银行里踏实,至少银行不会跑。”其实我觉得,稳定币和法币的选择,就像选“外卖”还是“家里饭”:外卖偶尔吃一次挺方便,但天天吃肯定不如家里饭健康;稳定币偶尔用用没问题,但把身家都放进去,就像把钱存到“没营业执照的餐馆”里,风险太大。
普通人过日子,图的就是个“稳”。日常消费、存钱、转账,用法币就够了——微信支付宝扫一下,银行APP点一点,啥都能解决。要是想玩点新东西,比如虚拟货币,那就用点闲钱买靠谱的稳定币,别贪小便宜,别听别人说“稳定币能升值”就往里砸钱。
最后跟你说个小秘密:我现在手机里还存着1000 USDC,不是为了赚钱,就是想看看“区块链世界的钱”到底是啥样。但我妈问我的时候,我肯定说:“妈,这钱我明天就转去银行,存定期!”毕竟,稳一点,比什么都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名誉权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qklwk88@163.com,本站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处理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