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汇率像个“调皮的跷跷板”,一会儿往上蹦(升值),一会儿往下掉(贬值),直接牵动着中国出口企业的利润神经。本文通过身边做出口生意的朋友故事,通俗讲清汇率波动如何让企业利润“坐过山车”,帮你搞懂其中的门道。
前几天和小张吃火锅,他夹着羊肉卷的手突然顿住,盯着手机屏幕叹气:“完了,昨天美元又跌了0.2,我上周发的那批沙发,本来能赚4万,现在算下来只剩2万5了。”我凑过去看,他手机里是汇率走势图,像条被踩了尾巴的蛇,弯弯曲曲往下滑。
小张开了家小型家具厂,主要卖美式实木沙发到美国加州。用他的话说,“我们这行,利润不是算出来的,是汇率‘给’出来的”。去年春天,他签了个12万美元的订单,当时美元对人民币是6.9,算下来能收82.8万人民币,扣除材料、人工、运费这些成本,刚好赚10万。结果客户因为港口拥堵,拖了一个半月才付款,等钱到账的时候,汇率变成6.7了——80.4万减去72.8万成本,只剩7.6万利润,平白无故少了2.4万。“相当于我白做了3套沙发,还搭进去不少精力。”他皱着眉灌了口啤酒。
我问他:“那要是美元涨了呢?”他眼睛一下子亮了:“去年年底美元涨到7.1的时候,我刚好有个5万美元的订单收款,本来算着能赚3万,结果收了35.5万人民币,成本才30万,多赚了5.5万!那回我请全厂吃了顿烧烤,师傅们都笑开了花,说比涨工资还开心。”
你看,汇率这东西,对出口企业来说就是“隐形的利润开关”——美元升值的时候,企业收到的美元换成人民币变多,利润就往上跳;美元贬值的时候,换成的人民币变少,利润就往下滑。尤其是像小张这种小厂子,本来利润就薄(大概10%左右),汇率波动1%,利润就能变5%甚至没了。
我还有个卖玩具的阿姨,做出口快20年了,她跟我说过更夸张的事:“2018年美元突然暴跌,我有个10万美元的订单,本来能赚8万,结果收到钱的时候,汇率从6.8跌到6.3,只剩63万人民币,成本却要65万,倒亏2万!那回我哭了一晚上,觉得这么多年白干了。”
后来阿姨学聪明了,现在签合同的时候会加个“汇率保护条款”——如果汇率波动超过2%,就和客户商量调整价格;或者提前用银行的“锁汇”服务,把未来的汇率固定下来。比如现在签了个3个月后的订单,她就锁定汇率6.8,不管到时候涨还是跌,都按这个换,这样利润就稳定了。“再也不赌汇率了,稳当比什么都强。”她笑着说。
其实想想,汇率波动就像天气,有时候晴有时候雨,出口企业得学会“看天吃饭”。要么提前带把“伞”(锁汇、签保护条款),要么把“房子”建得结实点(提高产品附加值,比如做高端家具、智能玩具,让客户愿意接受涨价)。小张现在就开始做定制沙发,比普通沙发贵30%,客户还是愿意买,因为质量好、设计独特。“就算汇率跌了,我也能靠附加值补回来,不用再担惊受怕。”他说。
昨天小张发微信给我,说最近汇率又涨了点,他刚收了个8万美元的订单,换成人民币比之前多赚了1.2万。“今晚请你吃火锅,我买单!”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他的开心。
说到底,美元汇率波动虽然麻烦,但也不是洪水猛兽。就像小张说的:“只要摸清楚它的脾气,提前做好准备,利润还是能握在自己手里的。”毕竟,做生意嘛,不就是在变化里找稳当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名誉权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qklwk88@163.com,本站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处理回复